〖弦山·紫水〗老家县城——光州光山老县城steemCreated with Sketch.

in #cn6 years ago

手记:©九丰丁

「臣光言:先奉敇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司马光,《资治通鉴·进书表》
95031C46-59BF-4336-9BD7-1B364B4D3D8F.jpeg
图. 《资治通鉴》

我读不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聊述些他父子一家生活过的地方那些无聊事儿。


昨夜晚饭时,几位青春时期的老朋友小酌集会,茉莉花茶的香气勾起了大家对家乡老县城的记忆。品着酒店花茶清汤的腻香,叹着老家的茶浓醇厚味,结论是,茉莉花茶没有老家的茶好喝。所谓的“家乡”,在我们的口语中称“老家”,也就是文字语言里的“故乡”。乡愁是一抹醇厚的浓香。

光山县并没有产茉莉花的历史传统,茉莉花茶也不是老家的特产,只是屋前院后的一些点缀栽植。老家在淮河的南岸区不远的地方,盛产翠青绿色的毛尖茶。唐朝旧人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茶圣作的《茶经》有文字记载:“淮南茶,光州上,义阳郡(注:今河南信阳)、舒州(注:今安徽舒城)次,寿州下,蕲州(注:今湖北蕲春)、黄州(注:今湖北黄冈)又下。”
A6743C84-6B16-48A1-BFC8-C831FE67863D.jpeg
图. 《茶经》的开篇文

作者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西元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茶圣陆羽《茶经》里说的光州,就是中国宋朝大名鼎鼎的政治文化人士司马光他爸爸曾经当过县太爷的那个地方——如今的光山县(看官别嫌这句话拗口,哈哈😄)。现代的几十年里,亿万小学生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光山县城便是「光州」州名“光”的索源之地—— 而今天却有不少人争着说潢川县是光州 ——。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里,潢川县城曾经被官方作为过光州府之地。但是,潢川县不产茶叶,它的县域内也无“光”字的城府地名。光山县的县名称里那个「」字是有着渊源久远的文化故事的(看官容许本丁日后本文外再慢慢道来)。显然,《茶经》里说的光州主要就是古代的那个小土丘县城辖地——光山。犹如如今城市现代化所做一实例而演说:以前的安徽省屯溪老街之地曾经叫作屯溪市,我去过的。只是在近几十年里,美丽的黄山出了大名,『屯溪市』却没有了,竟改成叫黄山市了,新生代儿童们嘴里就只有黄山市,却没有了历史悠久的屯溪城了。我还未曾到过黄山市,但是,曾经在屯溪市逛过街,吃过汤汤水水的热饭。——这是题外话。

上面的“演说”一词引自《维摩诘经》中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中国豫南光州起源于光山那个小县城。还有,至于海外的韩国那个“光州”起源何时何地,我不知道耶(😄)。光山如今是河南省信阳市辖内。前面提到的《茶经》里所记载的义阳郡就是如今的信阳市。古代义阳郡的治所都在今日的信阳境内。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当朝皇帝太宗赵光义的名讳,改义阳为信阳(真正的马屁精文化硕果),已经一千多年了。
1B2D743D-AB7D-4F09-8D7E-2531CEA816F5.jpeg
图. 古代义阳郡的地理位置

光山县城所在地本来是一块鲫鱼的鱼背脊式地形,南北走向,两头和两侧的地势都低,唯中间凸起。两侧厢的低凹区常年积水成泽,往南头、往北头都渐缓走低,但不积水,因为南北两头都有导送过路水神仙的河流。正大街从南贯穿到北,街心就在那鱼脊梁上。正大街的两厢各有一条长巷子(当地话是 hàngzī,从前没有 xiàngzǐ 这个读音),东边那条叫东街巷(读音 gāihàng,不读 jiēxiàn),西边那条叫作西街巷。两条街巷的长度约不过一里。
955DC335-81A4-4BD3-B0B8-ACBAA0373BD3.jpeg
图. 光山老县城(©九丰丁 描绘)

整个县城一周都有古城墙围着,城墙洞开之处有南门、北门、东门和西门。县城城墙环绕,城墙外的四周又由一条城濠子围着,那城濠子就是护城河,河宽数十米,围城的濠子西北方向地势高,正东方最低,长年累月地流淌着清水。几千年间,一条城濠子和四道城门防护了县城安全,庇护着城里的人们生活谧静安逸。共和国建国前,光山县城一直没有被兵马战火摧毁过。

四个城门之下的外面,分别都是四座红石条和大块红石墩搭筑起的过河之桥。我的记忆,南门和西门外的那两座桥较宽,约有三、四米宽,那时候的话,称为一丈多宽的桥。而北门和东门的那两座桥稍窄些,大约两米多宽,如今的汽车是很难通过的,尤其那东门,直至’1980年代的初期就未曾有机动车走过。组成石桥桥面的红条石约一尺宽,上面都有近两寸深的沟沟,老人讲,那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们推独轮车碾压而成的,是因为时间久了,千千万万进城出城的木头独轮车轮竟然将每根石条的上面碾出了一条约两寸深的沟沟,过桥的车轮都是碾轧行走在那石沟沟里。可想而知,城门外那桥的历史车辙痕迹有多久啊!

城北门的桥约三米宽,似乎更窄,若有汽车进县城,那时候开车人是要非常小心翼翼地。在’197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大卡类的汽车经过县城,即使有,也只是车开到城北头的打米厂处,公路就截止了,再往前,沿街屋檐下两侧踏脚石之间的道路还不足两米宽。’1960年代中期,县人武部有了一辆北京吉普车,后来县委院里也有了辆北京吉普车,它们进出大院后,只见得它在正大街的北部通行,因为,那时候,正大街中央的县医院大门与修表店的铺面之间的街面道路才几尺宽,逢集热闹时,十几人迎面对过都得摩肩擦踵,是无有机动车可通过的。可见那时候光山县城正大街的道路有多么宽!

城南门的桥较宽,大概有三米多(一丈多)的样子。可是,城南门并不见进出汽车,因为城南门外五里处有条河,人们叫作南大河,现代地图上标的是潢河。早年间,南大河上没有桥,街中塞,南河堵,所以,城南边是没有通汽车的公路的,也因此南门虽然桥宽却不通汽车。

城的东门桥、西门桥就是几条大红石条搭筑的,没见过通大车,连手推的独轮车行走都是听老人说曾经是有过,而我们当地人很少使用独轮车。有人推拉车来了,一定是外地人,而且口音都是北方人的,当地人俗称他们是“侉子”,大家心中,这称呼并无贬义,只是对异域人籍贯的地域区分而已。我记事的儿童年代,除非国营单位,平民是不可以搞物质贸易流通的,更没有如今的“快递哥”。出了城东门或城西门,都是水田和田间三尺宽左右的粘泥土路,直到’1980年代初期都是如此。

在城外,出东城门略向东南约一里路有一座高高的砖石塔,那塔叫作紫水塔。塔高六层,塔内本来是有楼板,上面有房顶的,但不知道都被毁于何日。塔墙厚墩,墙内有梯,但是,却早已不见了塔顶瓴瓦,塔顶的墙顶面上长满了草和灌木,春绿冬枯,岁岁花重阳。

出西门桥向北不远,是一个叫作宝相寺的地方。但是,宝相寺已不见其踪影,那里早已经只是一座红泥坡地了,红泥坡上很多的人体白骨裸露着,到了傍晚,那地方的路就没有人行走了。看官别觉得我描述的恐怖😱,那就是那时的真实景像,我经历的宝相寺那地方就是这样子的。’1960年代初,每逢清明,小学校会组织戴红领巾的大学生到那里扫墓。

我没有见过县城的城门。曾经经常在县城城墙残垣断壁的土基上玩耍过。不过,城墙的砖都没有了,只剩下城墙土。城墙确实很宽的,北城墙修在北台子上,北台子山下四周都是栽满了树的小森林。森林里掩隐着一座白墙蓝房顶的独栋洋房,那是被遗弃的教堂。城东门以北的东城墙是国营林场的竹林。西城墙上全是菜园子或者荒草地。城南边似乎没有见到明显的城墙遗址,都是矮矮的民宅。但是,老人讲城南也是有城墙的,而且城墙很坚固,1947年刘邓大军攻城,在南门攻打了好几天。老人告诉我,刘邓大军进县城,国民党守城人不让他们进去,两军就对打。劈劈啪啪枪炮声几天几夜响,最后刘邓大军胜利了,光山县城门从此以后也就没有了(古老的城市永久开放了,哈[笑]😄!)。再后来,城墙上的砖也慢慢地被拆完了。如今,除了北台子,城墙遗址上都盖了楼房。

与正大街垂直的,还有东门街巷子与戴家巷、西门街巷子、卖鱼巷、毛家巷、梁家巷与舒教巷等。这“三纵六横”似的巷道交通便利了大家的生活。还有城门外的南关街和北关街、西拐子巷和东拐子巷,那也是重要的县城居民地。海营村周围的地方就都是菜园子地了。

海营的西南处不远有个大水塘,我们叫它渔湖。渔湖的西边是监狱,那监狱建在一个半岛式的地方,监狱墙高而坚固,估计是很有些年头了。监狱离县城的西门很近。我猜测,离它西去不远,河西对面的那宝相寺红土坡上的堆堆白骨一定与其脱不了干系。宝相寺的红土坡就是许多灵魂上西天的地方,大概,当年那宝相寺的和尚们出世后居于寺内,在莲花盘上诵经,超度众生而积了无量功德吧。

这就是中国豫南光州光山县县城几千年的城市格局,我的老家。几十年如梦一日,醒来脑子里还是那墙濠周围,旧城老巷。’1960年代的县城人口不过两、三万人。直到了’1980年代之后,社会大变迁,县城旧貌换了新颜。现在,据说光山县城人口已有三、四十万之众多。

东门街巷子与正大街交叉口是整个县城街区的最高地理位置。司马院里司马井旁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这街口东北的区域内。那院子后来成了公居杂院,我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日子。事实上,那院子的东边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光山县衙、县府所在地。县府院内后来又打了一口井,这井的位置比那口司马井低了许多。县府直到’1980年代中期才彻底搬离那个古老的院子。县府搬走以后,院子里的井口被封了,不记得那口司马井的井口何时何因更早时被何人封的,唯有那两棵屹立了千年的古柏树还在,它们一直高挺着树干。

戴家巷与东门街巷子不是直接对通的,两条巷子的入口南北错位有几十米远,戴家巷口的位置偏南。如今,这两条巷子都没有了,被一条柏油铺面的司马光大道替代了。

然而,则然而,到底是因为省际偏远地区的县域经济不发达,东门口处有条豢龙巷。现代城市化建设中,那里的旧房拆迁改造,搞了十几年,今天2019年1月,还没见拆迁处楼起。那家房地产商也真算是个混子!

如今,新的光山县城规模大,大规模里没有了昔日的光州“弦光紫水”,但是,那些小城的故事却依旧印在我的脑海里。以后,继续聊述「弦光」与「紫水」,以及光山的故事。


若有老乡愿意留下你的古县城故事,聊哉于回复区里🙏。


©九丰丁 手记 RS0.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