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我吧,我找到了内容出版的大秘密!

in #cn6 years ago

1*JkDzQvcKqoICsXhAEdx4gA.jpeg

题记: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内容出版应该能雄起,吧?

2011年之前是出版的春天,我有幸在06年加入出版行业,享受了5年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图书首印1w起,最次也是9k(不管书多烂都能卖出去)那种感觉真的很奈斯。

2011年开始,互联网大行其道,当当、天猫、京东异军突起,开启新书7折8折包邮纪年。其间我有幸运维天猫图书专营店,那时候淘宝客、直通车、钻石展位还是靠技术的,我曾经单店三个月内实现1000%(没打错的确是1000%)实洋的增长,那种感觉真的很颇肥科特。

2015年,电子书井喷,2007年底上市的kindle在默默耕耘数年之后和众多的电子书,还有智能手机将纸质图书,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一一击退。因为只有纸质图书的两三折价格而已。恰逢机缘际会,我筹划了几套图书的众筹项目,低阶选项的电子图书只有5元,众筹者的速度比刷单还快,那种感觉真的很万德福。

2017年,微信订阅号为代表的众多原创内容平台开始大肆侵吞、占用用户的时间,all for free ,就像克里斯·安德森说的那样:免费,免费,免费才是王道(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当时基于微信的互联网红利,我的确用很多免费出版内容资源拿到了很多用户的流量,从而实现了利润的转化,一方面有政府的扶植,另一方面的确是扎扎实实为用户提供了相适应的内容服务。当时我理解的终极商业模式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埋单。都免费了,读者大大们,你们还想怎样?

2018年,我错了,原来还可以有偿阅读,让用户兼具股东、推广的职能。Pressone 、YoYow、steemit、币乎、币车、Decent、Ulord、Unetwork、Pirimas、iVeryOne、Po.et、UIP、Read、币问、Endorsit,貌似我还没写全~这些都是区块链的内容项目。我们来一一分析:
PressOne,官网上的介绍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能做支付宝(可能以糖果为核心的基础货币,毕竟是笑来老师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么)、重新定义组织关系(说白了,让你纳闷自己究竟是用户、股东还是节点推广者)、平台,用来创建Dapp,就是所谓的公链,若和公信宝、bigone等平台联合不容小觑。

YOYOW 的名称来自英文 You Own Your Own Words,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使用去中心化的共识方式为内容生产领域进行贡献定价和权益回报的网络,构建一套合理的内容收益分配机制使内容生产者、内容投资者、内容筛选者和生态建设者都能得到合理的激励与回报,同时构建一个基于用户内容评价的价值网络。

steemit本身一个创新度非常高的模式,当然就是Daniel Larimer, 也是EOS、Bitshares的创始人。币乎、Unetwork、Pirimas等模式都和steemit类似,你懂的,就是 C2C 的产品,copy to copy。目前Unetwork应该还在demo阶段,Primas是基于DTCP(分布式可信内容协议)的高质量内容平台。据说是Dapp应用,传统的互联网应用也可以使用API接入Primas,快速获得Primas提供的强大功能。貌似用户不多。

iVeryOne很好理解就是基于区块链的Facebook,文字、音频、视频、游戏等内容,反正facebook有的它都有,FB没有的它也会有。

Po.et,可以理解成数字媒体行业的进化,官网首页一个古腾堡样式的印刷背景很高大上,出版行业进化成Po.et,或可找新的盈利模式。传统出版产业:内容创造者、出版社、印刷厂、渠道商、广告商是协同创造价值的,用定倍率来解释,一般图书的定倍率是10(成本是一元,定价十元)为毛图书版税只有10%,高达90%的利润,出版社是不是太“穷凶极恶”了?非也,印刷成本15%(精装书或者附加相关产品的20%),出版管理费用15%(编辑、发行、印制、行政人员都有运营成本的,不能简单考信仰不是),55%出货,所以仅仅有10%-15%的纯利(前提是印刷的书全部卖完,当然那是不可能的,还要考虑图书的退货物流成本,损耗率,一般出版社能达到5%就不错了,更多的是负数,全国580家有一个算一个,别看中信、机工大社超级畅销书多,一是版税不低,再一个他们的滞销书也不少)。再说渠道的45%,线上有运费,一本包邮最可耻,还打折,70%-80%很正常,线下还不如线上,单位图书的展示费用,看看新华书店都部分出租了就可想而知,租金太高。所以渠道商也就剩20%,除去人工、活动、直通车淘宝客啥的,能剩5%就是王者了。

结论是,忙乎一六十三招,真不如早点解散,Po.et给出一种机制,来发现并发布新的创造性作品,以及相关作品生成不可篡改的所有权证书,从而减少了过程中的摩擦即成本损耗,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协议,拓展其他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从内容创作市场到公证服务,内容出版或许还充满无限可能。

今天听到一段50分钟的语音,一股莫名的淡淡的忧桑,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