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疆域历史发展史——三皇五帝时期

in #cn7 months ago (edited)

三皇五帝是我国在夏朝前曾经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 他们都是部落领袖,因为实力强壮而变成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也有一说三皇五帝是历史学界学者们对中国上古时期所有部落联盟首领的概括性简称,并非确指。

秦始皇为表明其位置之崇高无比,曾选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 ”构成“皇帝”的称谓,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或是史书的记载 ,都认为三皇所在的时代早于五帝的时代。

不一样的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一样的说法。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我们通常称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为三皇,通常指黄帝、 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为五帝。注:氏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如神农部落首领即神农氏。

image.png

三皇

燧人氏:我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领袖,有巢氏之子,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定都于燧明(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河北省保定市(今 河北保定南庄头遗址)。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是中国历史 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帝王陵墓。(详见后文)

伏羲氏: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号羲皇、太昊、青帝。定都汶上(今山东省汶上县),后迁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伏羲氏为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女娲氏的兄长兼夫君,在燧人氏之后继位。伏羲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北1.5公里处。(详见后文)

神农氏: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农皇、炎帝、烈山氏,女娲氏死后传位于他,定都于原伏羲氏都城,后迁都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与今河南省洛阳市。后打败并占领了炎帝朱襄氏的领地,最后被黄帝轩辕氏打败,迁都于今湖南省株洲市。神农氏陵墓有多座,其中陕西宝鸡炎帝陵为炎帝神农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为炎帝神农八世之墓。(详见后文)

image.png

五帝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 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 故称姬轩辕,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 氏”。黄帝陵位于河北涿鹿,其孙颛顼打败共工收复中原后迁葬于河南荆 山。(详见后文)

颛顼:本名乾荒,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我国上古部落联 盟领袖,“五帝”之一。又称黑帝或玄帝,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 帝。(详见后文)

帝喾(kù):姬姓,名俊,黄帝长子少昊之孙,颛顼是其伯父,生于高 辛,号高辛氏,我国上古时期一位闻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详见后文)

尧:姓祁,或说姓伊、伊祁,名放勋,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古唐 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我国上古期间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详见后文)

舜: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领袖,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 舜受尧的“禅让”为有虞氏领袖,也称帝舜、大舜、虞舜。(详见后文)

image.png

三皇五帝时期,部落世系的概况

良渚文化时期

天皇氏:传说天皇氏继盘古氏而治,为创世神盘古氏之子,是盘古开 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定都良渚古城(今浙江)。属古越族, 生活在上古时代百越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百越地区指的就是古代中国南 方沿海一带。

地皇氏:继天皇氏之后成为部落首领,天皇氏之子。

人皇氏:亦叫居方氏,地皇氏之子,定都于良渚古城。

提挺氏:号黄神氏,定都于良渚古城,人皇氏之子。据传八仙之一的钟离(复姓钟离,名权,东汉时人)即为提挺氏转世。

通姓氏:号皇覃氏、离光氏,定都于良渚古城,提挺氏之子。

有巢氏:号大巢氏,通姓氏之子,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居住在今 安徽省巢湖市一带,后迁徙至山西省兴县石楼山一带。据中国历史大系表 记载,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和文明的领航者。

image.png

前仰韶-大地湾文化时期

燧人氏

我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领袖,存在于旧石器时代,号燧皇,有巢氏之子 ,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定都于燧明(今河南商丘),后迁都 于河北省保定市(今河北保定南庄头遗址)。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 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帝王陵墓。

旧石器时代,人们吃的是动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茎或叶片,穿的是 兽皮或用植物编织的物件。用石块等作武器,抵挡野兽的侵袭。因为生食 ,容易受到疾病伤害,人的寿命极短。原始人类经常可以看到火光,如动 物尸体中之磷的燃烧,裸露的煤炭因地表压力引起的自燃,森林在极端干 燥下因吸收太阳热量而引起的大面积燃烧等,但是那时的人不认识火,视 为怪物,视火为不详,绕火而行,避火而居。

燧人氏发现了火的妙用,熟食没有难闻的腥味且口感较好,靠近火堆 身体比较舒服,但是自然界的火并不是随处可见,经过了千百次实验,终 于找到了钻木取火与击石点火两种方法,此后人熟食,结束远古人类茹毛 饮血的原始生活;

发明了结绳记事法,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 ,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后来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 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 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 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image.png

华胥氏

相传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风兖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定都 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氏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与女娲氏 之母。华胥陵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石莱镇华胥山,一说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 。

据传华胥氏喜欢到处游玩,得知有一个地方叫燧明的人,用火烧东西 吃,她便去了燧人氏居住的地方,认识了燧人氏,后来生下了伏羲。华胥 氏回到华阳后,教大家如何使用火烧饭,因此华阳人让华胥氏主政华阳的 国事,不久又生下女娲,后人称华胥国。

华胥氏之后,伏羲氏立,前仰韶-大地湾文化时期结束。

仰韶文化时期

伏羲氏

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号羲皇、太昊、青帝。定都于汶上 (今山东省汶上县),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伏羲氏为燧人氏与华胥 氏之子、 女娲氏的兄长兼夫君,炎帝神农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后继位 。伏羲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北1.5公里处。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间阴阳 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 的万事万物;

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

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结绳记事;

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 ,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 人由此而来;

变革了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 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 和近亲结婚,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 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image.png

女娲氏

号娲皇氏,约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女娲氏是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女 、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农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死后自立为帝, 与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女娲陵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

伏羲一统华夏各部落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女娲接替了伏羲的统治 ,延续了伏羲留下来的婚姻制度,并继续教人民织网打鱼、打猎、饲养家 畜。

与女娲有关的神话故事。抟土造人: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山川 河流、日月星辰、草木虫鱼等,但唯独忘了造人,于是女娲取黄土与清水 ,和了一堆泥巴,用水照着自己的形象捏小人,小人活了后围着女娲又唱 又跳,如此女娲便创造了许多男男女女。女娲补天:共工与祝融大战,失 败后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 极,聚芦灰以止滔水,天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image.png

朱襄氏

朱襄氏为伏羲时诸侯,又称飞龙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有三代 朱襄氏担任过炎帝别号,在伏羲氏后即位,与女娲氏共治天下,定都朱邑( 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炎帝朱襄氏陵位于商丘市柘城县东大仵乡。

《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 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当时气 候多风,阴阳不调,百物散解,五谷不丰。于是,他命令手下名叫士达者 ,发明五弦之瑟,调节阴阳,使生命得以繁衍。炎帝朱襄氏最后为炎帝神农氏所灭。

神农氏

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外孙,女娲氏死 后传位于他,号农皇、炎帝、烈山氏,定都于原伏羲氏都城,后迁都于今 山东省曲阜市与今河南省洛阳市。神农氏陵墓有多座,其中陕西宝鸡炎帝 陵为炎帝神农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为炎帝神农八世之墓。

神农氏生于姜水(今宝鸡境内),葬于湖南茶陵。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 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 农业社会结构完成,教人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 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相传神农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因此 他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

神农氏打败并占领了炎帝朱襄氏的领地后,被黄帝轩辕氏打败,迁都 于今湖南省株洲市。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 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炎帝末期,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氏叛变,天下大乱。华夏部落世系因此 中断,仰韶文化时期也就此结束。

image.png

龙山文化时期

有熊氏:

即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 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故称姬轩 辕,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黄 帝陵位于河北涿鹿,其孙颛顼打败共工收复中原后迁葬于河南荆山。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伏羲女娲之子)娶于有蟜(jiǎo)氏 ,女登生黄帝,附宝生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育有 二子,长子青阳少昊,次子昌意;次妃方雷氏女,彤鱼氏女及嫫(mó)母 。

黄帝时期,史官大挠氏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正 妃嫘祖养蚕以丝制衣服;仓颉(jié)始制象形文字,具六书(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法;在荆山(今河南三门峡)铸鼎,分 华夏为九州;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大臣风后在有熊作八阵 图,著有《握奇经》一卷;

政治上,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 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 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 、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农业方面,实行田亩制,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 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 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 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

image.png

阪泉之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 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 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 五气,蓺(yì,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chū)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此战发生在神农氏时代末 ,炎帝败后与黄帝结盟并归顺于黄帝,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实现了华 夏族的第一次大统一。

逐鹿之战:相传战争起于蚩尤西向侵掠,炎帝败,转向黄帝求助,引 起黄、炎两帝部族(合称为华夏部落)联合与蚩尤的涿鹿之战,最终九黎 部蚩尤以失败告终。九黎指中国上古传说族群,在远古时代生活在东夷的 一个部落联盟,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 ,蚩尤是他们的大酋长。此战九黎族败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纷纷归顺 黄帝,黄帝便在釜山大会天下各部落酋长,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

image.png

蚩尤氏

九黎部族的首领,也称九黎之君,曾和炎帝大战,打败炎帝,迫使炎 帝与黄帝结盟,后九黎部落与华夏部落在逐鹿展开大战,九黎部落败后部 分氏族归顺融合于华夏部落,部分氏族退回江汉流域,建立三苗部落联盟 。

九黎族居住并发展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为中国较早进入农业时代的族 群,由九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又有九个氏族,蚩尤是大酋长。九黎族在 当时是诸部落中实力很强的一个部落,得益于其居地产盐,并在煮盐过程 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image.png

青阳氏一世

即少昊(或少暤),又号白帝、金天氏,黄帝长子,黄帝之后继位, 定都于穷桑(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后迁都于今山东省曲阜市。 陵墓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

传说在少昊诞生时,天空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 、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 少昊开始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的图腾。后在穷桑即位大联盟首领时 ,有凤鸟飞来,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曲 阜,所辖部族以鸟为名,有鸿鸟氏、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等,共24个 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image.png

高阳氏

即颛顼,又号黑帝、玄帝,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定都于穷桑,后迁 都于商丘,打败共工氏之后定都于帝丘(今濮阳),并将黄帝陵墓由河北涿 鹿迁至河南荆山。高阳氏陵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在《国语·楚语》说颛顼是继少昊(黄帝长子)之后主政,少昊死后 ,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号高阳氏。《列子·汤问》说法亦同:“共工 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 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image.png

高辛氏

即帝喾,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帝喾乃黄帝长子少昊之孙 ,颛顼 是其伯父,帝喾陵墓所在地位于商丘睢阳区高辛镇。

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15岁受封为辛侯, 30岁受禅即位,号高辛氏。传说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 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 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

春秋战国后,帝喾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

image.png

青阳氏二世

即帝挚,定都于沁阳(今河南焦作沁阳市),陵墓位于阳谷(今山东省 聊城市阳谷县北)。

帝挚为帝喾长子,帝喾死后即位,在位九年内为政不善,未能妥善治 理国家,遂让位于弟陶唐侯伊祁放勋(即帝尧陶唐氏)。

陶唐氏

即尧,定都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 陵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谷林。

帝尧为帝喾之子,帝挚的弟弟。帝挚为政不善,禅位于他。《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二子,挚和尧,帝喾死后传位于挚,帝挚治政不 善,而让位于尧。

image.png

尧在位期间,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 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 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发明围棋,最早教于子丹 朱;发明造酒。

尧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 有。尧觉得自己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商议 ,推荐人选,四岳便推荐了舜,尧在经过几年的考察后,决定将帝位传给 舜。尧去世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传说尧在位期间,洪水泛滥,尧征询四岳谁能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 鲧(gǔn),于是尧命鲧治水,鲧筑堤堵水,九年未治平,后被舜流放羽山。

同样在尧统治时期,传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 灾,于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最后只留下其中一个太阳。相传这十 日是帝俊与羲和生下来的,居于海外扶桑树下,有时轮流出现在天空,有时同时出现。

image.png

丹朱

定都于丹水(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陵墓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 庄乡丹朱村。

丹朱为帝尧长子,帝尧临终前,因丹朱不肖,尧指定有虞氏部落首领 舜为继承人。帝尧死后,舜为其守孝三年,并将皇位让给了丹朱。丹朱在 为三年为政不善,三年后还位于舜。

有虞氏

即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生于姚墟,子孙以 姚为氏,定都于蒲阪(今永济)。陵墓有两处:山西运城舜帝陵和湖南宁远舜帝陵。

舜以孝闻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动天的主人公,帝尧感其德 行传位于舜。传说舜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 为之耘。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 ,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史记· 五帝本纪》说“全国明德皆自舜帝始。”舜继位后,巡视四方,选拔了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后在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

image.png

大禹治水:帝尧时命鲧治水,鲧筑堤堵水,不成,舜继位后,将鲧流 放至羽山,再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水患,禹吸取鲧的经验教训,采取疏 导的办法,并长期在外与民众一起,传说禹与涂山氏新婚不久后便被任以 治水重任,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水患。

image.png

夏后氏

即大禹,先为有崇氏(因其父鲧被封于崇),后为夏后氏,史称大禹 或帝禹,妻涂山氏,定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都阳翟(河南禹州) 。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大禹陵。

相传禹为黄帝嫡系后羿,是治水英雄鲧的儿子,因治水有功,在天下 具有很高的威望且得人心,于是舜禅位于他,继承帝位,是禅让制度下产 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夏朝的奠基人。

禹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 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 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 ,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涂山之会: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穿法服,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image.png

禹建立夏朝后,宣告古代中国部落联盟制时代结束,中国正式进入中央集权化奴隶制国家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