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在吃别人咀嚼过又吐出来的东西

in #cn7 years ago

 是不是觉得这个标题很恶心,是不是很有画面感,是不是……等等,让我吐一会儿。

在生活中,你绝对不会去吃别人嘴里咀嚼过,然后在吐出来的食物。因为你会觉得恶心,会认为这不健康,看到那一坨东西上面被嚼的稀巴烂还带着人家的口水,想想就让人难受。


但是,在互联网上,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受中别人嚼烂的东西,拿来喂你,还一本正经的说:这个,新鲜的呢(新鲜的?刚咀嚼出来的?)吃吧。


如果说,这样描述太过于恶心,让你觉得不适,那我们换个名词,可能你就很容易理解了。叫:二手资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这些,二手资料,甚至是三手、四手....


打个比方,一手资料是鲜美的食材,但是由于每个人自己的烹饪水平有限,可能无法做出保持食材营养的佳肴。那么有些人就开餐馆做厨师,根据食材的不同做出不失去营养的美味(于是产生了二手资料),当然不是每个厨师都做的很好,也有做的很差的,所以你要会甄别。然后吃过厨师做的菜肴,根据记忆,回忆了食材和做法,在转述给别人的,就是三等资料了。在往后的四等、五等……偏差太多了,就像是别人在餐馆吃过好吃的,然后吐出来,告诉你,诺,就是这样,精华就是……


那什么是一手资料呢?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大牛推荐的一些书单。这些都算是一手资料了。

其实二手资料含金量也很高,忠实转述,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比如说:

名校教科书、维基百科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较高,略微晦涩难懂的书和文章《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


三手资料、四手资料?


三手资料就比如说:畅销书。方便被大众理解的,有很多的案例,已经开始走形的故事和不够准确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比较容易接受。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大部分人写的基于个人经验的鸡汤和故事。很简单的比如《我是如何利用下班,一年赚2000千万》或者《每天1分钟,让你能和外国人对话》,在或者有些公众号,专注于讲述某一个观点(比较偏激),然后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可。
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说到底很简单——寻找知识的源头。


一本好的书,在最后面一定会附带上作者在写书的时候的参考书单。而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作者推荐的书单拿出来认真的研读一遍就行了,这样你就避免了下一次,另外一个作者也参考了这本书而又写出了另外一个观点的时候,你又觉得拍案惊奇,一次次的被别人消费。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书?很简单,就看能启发你底层逻辑的书,多看几遍都没关系。你的身体需要健康的食材,你的脑子更需要健康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