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教育,中国是否也将进入“寒门难出贵子”时代?
今年的“两会”在如火如荼的开着,教育减负的议案再一次被人大代表提及,并且也得到教育部的积极回应。未来,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有望进一步缩减,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同样会进一步减少。我想这一幕一定是那些多少年如一日鼓吹素质教育的人所乐见的吧,或许在他们的逻辑中这就是还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美好的大自然。毕竟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教育减负”的号召在学校中广泛推行甚至成为社会共识。在这种思潮下,学校不能安排学生增加课时了,学生的作业变得少了,考试成绩也不允许公布排名,包括高考的排名都禁止公开了。自然,体罚更是成为了天大的忌讳和不可饶恕的罪孽。
面对这一系列“减负”的有力举措,恕我眼拙,我竟未曾看到在减负教育下,孩子脸上的笑容变多了,反而听闻了接二连三揪心的故事。当初不允许公布考试成绩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担心孩子受不了考的差的打击。兴许孩子的自尊确实维护住了,但不可避免的是抗压能力变得稀碎。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动不动就听闻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杀。当然我们不能确定这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可否认它们之间有关系。
作为学生连自己考试成绩的排名压力都无法面对,步入社会后如何抵御排山倒海一般的残酷现实。是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变成了将学生安然的送出校门,余下的水深火热与就与自己无关。如果不是,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不从小到大慢慢培养,难道成大以后存在某个“临界点”,一夜之间就可以“长”出来的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温室里的花朵容易过早的夭折。
再来说说压缩在校时间这件事,如果规定学生下午三点半离校(有的地方已经实施了),这样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确实少了,但离开学校以后学生们就有机会接触和拥抱大自然吗,大自然都是美好和无害的吗?中小学生正处于一种好奇心强但分辨能力弱的年龄,拥有过多不受约束的时间,误入歧途的几率就会增大。
有钱人家肯定不放心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在外面拥抱大自然,城市的上班族也很难有时间从下午三点半就开始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更关键的是,国家虽然不在提及“985、211”,但又推出了“双一流”。而中国那么多的学生于“双一流”来说,僧多粥少。
所以,有钱人家的孩子,花费巨额资金在离开学校以后,走进了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压力没有丝毫的减轻。而穷人家的孩子下班以后,不是帮父母干活就是在街头巷尾游荡,即使遇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儿,又凭什么和有钱人家接受动辄每小时上千元的辅导班辅导的孩子相比。
以前,拼不过金钱拼时间,现在时间也不给你过多的花在学校里,毕竟越早离开学校,学校的责任越少。可能所有的鸡汤都会对你说,成绩差不要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做好自己就好。这种鸡汤铺天盖地,可最终成绩差的学生纷纷死在了高考的独木桥上,那时那刻没有人为之惋惜。
现实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仅享受的教育资源好,而且愿意或者被强迫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最后哪怕死在了独木桥上也有太多的途径起死回生。而穷人家的孩子死了就只能死了,然后默默地去工地板砖、去煤矿挖煤、去富士康流水线没日没夜的加班。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出来说要给他们减负。
然而鸡汤又说了职业平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就好。而且俗话又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不上大学就默默流着泪苦干蛮干吧,哪怕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
但,这是最差的情况吗?并不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再过一些年有很大的概率工地、煤矿、流水线全部不需要人去劳动。即使是当今这个世道也经常爆出来环卫工人要求硕士学历,厕所清洁员需要本科学历的新闻,或许再过一段时间这些都不能再叫新闻,而是“新常态”。
或许你又听鸡汤说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主张让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参加实践,拥抱大自然啊。确实。然而在美国素质教育大旗下,无所事事又或者无事生非的孩子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与此相对,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踏踏实实的接受精英教育。
早就有人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如今“教育减负”又扎扎实实的补上了一刀。所以,如果你生于寒门,如果你是穷人家的孩子,那么请不要给自己减负,你能做的就只有负重前行。
各位老表,你们怎么看?
如果喜欢,记得转发点赞评论一下!
Boost Your Post. Send 0.100 STEEM or SBD and your post url on memo and we will resteem your post on 5000+ followers. check our account to see the follower count.
@evan-zhang, 留点时间给反思,留点平淡给自己...
我的想法是,何为“贵子”,贵子是否快乐?不快乐的“贵子”是否是贵子?“财多多权大大”是“贵子”?人各有志,“贵子”对每个人的定义不同,是否负重前行,也就因人而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