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教授:海航怎么了?警惕围攻优秀企业做空中国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李晓
最近,海航的流动性、债务、股价等等,成为国内外媒体竞相炒作的热门话题。
由于我长期追踪研究海航,且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海航的案例,近日也被学生转来的各种五花八门的微信和询问所包围。海航这是怎么了?海航真的不行了吗?
还是先让事实说话吧。
截止2017年底,海航集团总资产1.5万亿元,总收入近7000亿元,资产负债率59%。这样的负债率是什么概念呢?教科书告诉我们,一般而言,企业负债率在40%-60%属于适宜水平,70%为警戒线。而国内负债率在90%以上的企业并非少数,这也正是中央要求着力去杠杆的基本原因。相比之下海航的负债率并没有多高。从数据看,海航的负债率从7年前的80%多降到了现在的59%,不仅完全符合中央去杠杆的部署,而且动手早、成效好。
海航的1.5万亿元资产做的是什么事儿呢?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显示,海航以530亿美元的营收额,排在第170位。这是继2015年排名第464位、2016年排名第353位之后又一次大幅跃升。如果正常的话,即使保守的估计,2018年海航在世界500强的排名至少将会提升到前100名以内。
海航已形成以科技、旅业、资本、实业、现代物流、创新金融为支柱的产业架构,打造了6个世界一流产业企业,创造了15个国际品牌。
其中,航空板块的海南航空在JACDEC发布的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排名中位列第3并稳居内地航空公司首位,7次蝉联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称号,进入“全球最佳航空公司TOP10行列”。
酒店板块,运营及投资国内外酒店8000余家(含卡尔森酒店集团和希尔顿酒店集团),位居中国第1、全球第2。
租赁板块,业务涵盖飞机、船舶、集装箱、基础设施等。集装箱租赁以16%的市场份额雄踞世界第1;飞机租赁业务居于世界第3。
科技板块,拥有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Ingram(英迈国际,2016年《财富》500强第218位)。
此外,还坐拥全球最大地面服务及货运服务供应商Swissport,全球最大航空餐配公司Gategroup(占全球市场份额21%)……
更重要的是,海航的这些资产质量优良,赢利能力不弱,产生着持续稳定的现金流。2016年,海航集团净利润34.1亿;2017年上半年总营收2719亿元,净利润8.125亿元。
海航用短短25年取得如此巨大发展,这在世界企业史上都是罕见的奇迹!
根据我的研究,这个成绩的取得除了乘上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大势,还得益于海航高超的投资策略。这突出在6个方面:第一,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开展投资,尤其是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海航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第二,立足实业,产融结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第三,突出主业,紧扣航空-旅业-物流的主线,打造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第四,融资手段,内外并举、以外为主,在海外投资的资金至少一半以上来自国际市场,不存在转移资产的问题。第五,抢占高地,以优促优,投资标的基本都是行业领先、效益良好、现金流有保障的,并且保证掌握控制权、话语权,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第六,抓住时机,果断出击,充分利用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资本价格、资产价格双双降低的难得的历史性窗口期。
海航的这一系列成功投资,把世界上的很多优质资产逢低买进,变成了中国的财富。例如把Swissport这样世界第一的地面服务商,成熟的系统移植到国内机场,成本能下降两三成。英迈拥有全世界最大的IT销售渠道,是承销苹果手机和大疆无人机的世界顶级企业,现在已经装进了国内A股上市公司,将来会有更多中国原创产品,通过英迈走出去。新加坡的大宗商品贸易和物流企业CWT,覆盖了90多个国家的网络,正是“一带一路”上扎根最深的企业之一,海航收购后装入了香港的上市公司,已是中国囊中之物。
海航的企业文化亦堪称践行文化自信的典范!海航创业伊始就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核心内容是“内修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外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内涵的内治之道,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管理体制的外用之术。这种中西合璧、以中为魂的文化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2016年,SKYTRAX主席Edward Plaisted说:“海南航空作为全球服务最为领先的航空公司之一,东方之美的精品服务成为海航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显著的优势,不断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海航企业文化的探索,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力量。
家大业大,不能说海航集团的全部业务、所有项目都赚钱赢利,就彷佛人难免有一点肩痛腿酸的毛病,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充其量不过是局部的、暂时的,就整体、长远而言,海航集团应该是健康、优质、富有强大生命活力的。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像海航集团这样值得骄傲的世界级优秀企业,国内尚远非比比皆是!
人们禁不住奇怪,为什么如此好端端的企业反而会一再躺枪、屡遭拉黑呢?
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纵观世界就会明白,海航的诡异遭遇,只不过是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刻意做空中国的一个动作。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历史上的美国崛起仰仗的就是保护主义。如今的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打压中国、遏制中国、阻击中国是其既定国策。从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最近几天特朗普悍然挑起的对中国洗衣机、光伏产品的贸易制裁,这个既定国策一脉相承,昭然若揭,丝毫不会因为政党更替、总统换人而有所改变。我们必须丢掉幻想,擦亮眼睛。
谁都知道,国家的实力来自于经济,而经济力量要靠企业支撑。当被海航并购的国外大公司的高管们西装笔挺地列队欢迎海航领导,然后又齐声朗诵英文版、或者法文版、西班牙文版的《同仁共勉》(海航员工守则),中国企业家从心底升腾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的时候,那些过去趾高气扬、颐指气使的洋人们,面对曾经不屑一顾的新东家,或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一看美国等媒体酸溜溜的报道,就不难体会他们的心境。
在对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设限打压的同时,不对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优秀企业动刀子,反而是不可思议的。借题发挥,恶意中伤,制造爆炸性新闻引人围观,实质是在围剿、围攻、围猎!在此消彼长的大趋势之下,从整体上围堵中国谈何容易?但“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围攻优秀的企业并不困难。央企、国企是硬骨头,不太好啃。海航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一些民企,大概就是“软柿子”了。在这方面,海航的命运,与人们熟知的华为的遭遇没有什么区别。搞垮这些优秀企业,打开缺口,釜底抽薪,扬汤止沸,还有比这种手法更彻底、更毒辣的商战策略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像华为、海航这样的优秀企业,注定要被其竞争对手视为眼钉肉刺。被围观、遭围剿,这不是华为、海航们的错,错就错在她们太优秀了,让某些人不舒服了!就如同中国的崛起让某些人感到不自在一样。被抛向风口浪尖,经历狂澜洗礼,恰恰是所有伟大壮士的宿命。
当然,海航自身恐怕亦难辞其咎,是否应该本着“反求诸己”的原则自我反省:扩张的步子或许有点大,发展的节奏也许有点快。有些业务和项目也可能打磨不够细致,只埋头具体的商业运营,没有环瞻宏观大势。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变化面前,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变化面前,没能及时调整,略欠居安思危,等等。
海航跨过眼前的沟坎是毫无悬念的,但这些缺失如果存在的话,也无疑是非常深刻的教训,提醒她应该时时处处牢记“精进”二字,抓紧进行业务整合,构建国内外资源之间的联动协调效应,处理好抢占高地与稳扎稳打、大刀阔斧与工笔绣花的动态平衡,进一步做精、做强、做稳。
海航的此番窘况,也暴露出了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些问题。去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强化监管、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风险的大政方针,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海航这种负债率并不很高、始终立足于实体经济、管理严格、制度有效、文化高迈、勇于创新、服务优质、活力充沛、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能不能像精准扶贫一样,实行精准施策,多来雪中送炭呢?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精诚团结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疾呼更加有利的企业成长环境,渴望涌现越来越多海航这种优秀的世界级企业。必须承认,我国类似海航这样的好企业尚为数不多,全社会应该像珍视神舟飞船、航空母舰那样,为本土的卓越企业、民族的优秀品牌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我们更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大批伟大企业的支撑,就不会有经济的进步、国力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纵观世界企业的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当年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还是现在形形色色的跨国公司,其身后都一直若隐若现地晃动着国家护佑的影子。当今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大国外交,已经不是当年西方的殖民思维。因此更需要一大批海航一样的民族企业,树立起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竞争的舞台。因为,企业的较量,从来都是列国角逐的主战场之一。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s://3g.163.com/money/article/D9G4IE6L00258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