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虞超:彼此伤害中的中国式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清华大学毕业,旅加拿大籍华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大家好,我叫虞超,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
就我观察来看,中国很多家庭的所谓的教育,就是父母基于如下三种优势控制孩子的过程:体力优势,经济优势和社会经验的优势。
这三种优势,在孩子六岁后,在12年内会慢慢地消失殆尽,如果父母对现实和自我没有深入的观察、思考和反省,很快会被孩子轻视,接着就会出现很严重的亲子关系问题,甚至会产生问题孩子。
我见过不少朋友,亲子关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当事人非常痛苦,父母和孩子之间,类似怨偶的关系,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强力控制孩子,孩子呢?用自我伤害,包括不听话,专门做错事来排斥控制——你不让我活出自由的我,我就伤害这个被强行控制了的我!
比如说有的孩子挑食,这是典型的弱者的抵抗,是被控制之后以自残抵制强势父母的手段,这时候呢,我们不应该说从这个食物的种类上去解决问题,这是解决不了的,而是应该从父母自身的改变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喜欢控制孩子呢?根源是:很多父母没有自我,他就通过伤害他人以达成控制,从而在控制中找到自我。
因此伤害他人,对这种父母来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是比呼吸还重要的!死亡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不是最大的危险和失落,不能伤害他人,就等于说立马就失去了自我,因此这种父母呢,他就一直伤害别人,而成本最低的伤害对象呢,就是孩子,还有配偶。
而他们的孩子呢?还以为父母是在关爱自己,所以一直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认可、关爱,而这种渴望,又给了父母继续伤害他的可能性。
于是就出现来一种畸形的状况:孩子因为没有从家庭中学到如何去爱,他所接收到的所有的情感表达,都是从父母给他造成的伤害、所感受到的痛苦中,来判断父母对他的感情是否深厚,因此他越希望和父母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他就越要接受来自父母的更严重的伤害……
而这些父母仍然不自知,甚至美其名曰:“爱至深,责至切!”
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极容易成功地克隆出情感缺陷上,与父母一模一样的孩子,未来呢,他们会重复自己父母的人生,会重复自己家庭的悲剧,他们会把自己以及伴侣、家庭、孩子的人生,“成功的”变成地狱。
当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之后,有的父母,他就不得不像奴隶一般的照顾来取悦孩子,而孩子呢,带着恶意伤害父母,因为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社会中一般都不成功,父母是其人生中唯一的弱者,只有伤害父母,他才能找到自我。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本质上,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找不到自我。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就是有的父母利用孩子对自己的感情,一直控制孩子,甚至控制孩子未来建立他自己的家庭,到了晚年呢,这些父母不惜用自残的方式,给孩子的人生,制造无可解脱的各种烦恼,这是他们在那时候的唯一的控制办法。
所以,这些父母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制造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灾难,他们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战争,结局就是两败俱伤,他们和孩子都会输得一塌糊涂。
所以,为什么太多的父母想控制孩子?他们认为说:“我是为孩子好!”
事实上呢?之所以那么想控制孩子,根源其实是父母缺乏自我。
所以说,对于每一个我们未来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来说,自我教育应该是持续一生的,而培养孩子恰恰是重要的自我教育的契机。
因为父母的自我教育,才是教育孩子的核心所在,不是说改变孩子就能做好教育,而是说改变自己,遏制自己的控制欲,真正的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才有可能在他人生遇到困难,需要选择决策的时候,你有能力帮助他做出正确的抉择。
那如何做的呢?
我认为可以做两件事:一个是帮助孩子学会思考,超脱这个应试教育的框框,涵养他内心的灵性;另外一个呢,是培养孩子拿超高的分数,占据最好的教育资源,让他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拿高分,我就不多说了,网上讨论的够多了,那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呢?
我觉得也很简单:给他充分的自由和尊重!
自由,就是指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表达,不要禁止他说什么,想什么,而要鼓励和帮助他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引导和帮助他找到答案;
尊重呢?就是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但也必须和他一起设定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求他努力像成年人那样自立,因为道理很简单,没有自立,你很难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所以总体来说,依我来看,我认为教育孩子的关键,就在于家长的自我教育,通过家长的自我教育,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变化,从而得到启迪,唤醒孩子内心的感情,进而自己发生改变。
这就是我认为的,教育孩子的实质,就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育儿九字箴言”教育法文章精选:
Lily:致焦虑的父母——送你一幅育儿地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zU5NjQ2MA==&mid=2247483758&idx=1&sn=cbaa4dc5fbbd09cc159f63abcf5296c1&chksm=fde8d6adca9f5fbbd81493c5155a6a6cd90abba0da3030eadad6fd2c1af90e392eda6da932ac&scene=21#wechat_redirect)
更多前沿教育理念,请关注“知呗观察”微信公众号: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rcdf8.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