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思维
最近看完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书名显得太过像鸡汤以至于我忽略了很久,但偶然知道的作者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士的身份说服了我继续读完这本书。这本书讲述的道理非常务实,它所讲述的道理是那种你可能从父辈那里听来的类型。
很幸运,在我再次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读到这本书,让焦躁的我又平静许多。
这本书围绕激情思维、工匠思维、职业资本和使命四个话题来讨论,作者虽然为了论证每个观点都列举了几个例子,但所有观点其实在每个例子中都能得到印证。当然,最具说服力的例子还是作者自己的亲身躬行。
从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开始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主流的观点是“追随自己的激情”。乔布斯可能是提倡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但即便如此,种种事实表明,他的成就也并非是因追随激情而造就的,否则他本应该成为一名禅师,而商业人士。人们过于关注这些人所说的话,而忽视了他们的行动。更多时候,这种“追随自己的激情”不仅仅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我们往往忽视了无论什么工作都存在门槛,而激情并不能降低门槛。在工作中受挫时,如果以激情思维主导,很可能会让人以为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这份工作不适合我,而不是想着如何去克服问题。那应该怎样做?采取工匠思维。
什么是工匠思维?
工匠思维以执着于创造和改进作品的品质为核心,以一万小时定律为指导。人会欺骗人,但作品不会,重视作品是工匠思维最为直接的体现。
一万小时定律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什么是可以练习?可以练习以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为目的,具体方法有五点:
- 明确自己的目标,以达到优秀为目标
- 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即做到自己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
- 离开舒适区,停留在学习区
- 获得即时反馈
- 保持耐心
停留在学习区的感觉是不快乐,甚至痛苦的,就如锻炼肌肉能够感受到肌肉细胞的生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似乎也能体会到脑细胞的分裂。获得即时反馈是为了能够改进,避免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保持耐心是顺应自然规律,人的成长需要实现,直到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刻意练习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对技能的精通,越是精通技能,就越容易对当下的工作产生激情。激情应当是精通技能而产生的结果,这种激情是由内而外的。现在我们应该清楚,为什么不应该追随自己的激情,激情是精通技能的副产物。精通往往意味着有经验,有经验者通常年纪又比较长,事实上,喜爱自己职业的年长者比年轻者的数量更多。这都在印证这技能和激情之间存在的关系。
在此我列举一个本书之外的例子。我们知道有时候人存在一种心流体验,而产生心流的条件有两个:控制和清醒。而控制则要求我们技能具备一定的熟练度。在满足控制条件下,保持清醒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达到心流的状态则是水到渠成了。
根据价值交换理论,稀缺资源需要同样稀缺的资源用于交换。我们希望获得的职业需要用职场资本进行交换,而精通的技能正是作为职场资本用于交换事业。
如何选择自己的事业?
好的事业具有三个特质:自主力,创造力和控制力。其中,自主力是最能够提升人的幸福感的特质。而自主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同样需要职场资本来交换获得。获得自主力存的两个困难,一是不要试图通过勇气和热情来得到它,二是获得自主力需要克服阻力,克服阻力有一些艺术性的方法,例如做别人会给予报酬的事。
寻找自己的使命
为了解释新的理论为什么会同时会被发现,作者提出了“相邻可能”理论。而根据相邻可能理论,在到达领域的前沿处时,从这里出发,能够延伸至存在新创意的相邻可能区间,在这里,能够发现我们的使命所在。作者对于这里的解释一直过于抽象。按照我的理解,是在到达领域的前沿时,不同的领域会在这里产生交叉,这种交叉会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从而产生自己的使命。而这一切都是以达到前沿,由职场资本交换获得,为基础的。
当找到自己的使命后,将想法化为行动。从失败的代价非常小的工作开始,围绕着使命,不断探索,试错。除此之外,有利于使命驱动的事业成功存在两个条件:第一点,在一个有利于传播的环境中启动项目,对于程序员而言,这个环境非 GitHub 莫属,第二点是要求读者对项目发表观点。在我看来这一点只是读者对项目产生重视的结果,实际上就是要求形成话题性。
最后
前文是对这本书的简要概括,基本上是按照我的思路结合原书的组织来表现地,如果脱离原书,可能会更简洁地表达这些内容,现在来看,写得或许有点详略不当。这本书存在一些不足,但问题多数是在语言上的,像大多数这类书籍一样,将简单的道理描述得显得有些复杂。另外,这本书的思路本身其实非常清楚,而中文译本在书中添加的那些导读或许又有点画蛇添足了。
原书思路纲要:
Log:
开始:2017/10/03 22:00
结束:2017/10/03 23:36
实际上前半部内容是之前已经写好的,但稍作修改和续写后文有花了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