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哲學體系,了解文明差別的一把金鑰匙

in #cnlast year

1949年,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著作《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了一個著名觀點——世界歷史中存在著一個“軸心時代”。即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間, 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間這段時期,在北緯30度左右,世界不同區域的人類文明都取得重大突破。比較公認的,這一時期在形成了三大軸心文明,即中國先秦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

以“軸心時代”先哲們的思想為源頭,世界又相對獨立地發展出了三大哲學體系: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印度哲學。讀懂這三大哲學的內核,也就讀懂了全世界的文明。

1、 西方哲學

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它以自然科學和神學為出發點,重視理性和邏輯,以實驗和科學分析為核心方法,重點研究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西方哲學的特點是將世界抽象成“數”,提倡以“數”為做事的依據,理論或道理需要靠數據的實證才能得到認同。這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學比較發達的思想之源。

在西方人的眼裡,自然是如何運行的,社會和人就應該如何運行。自然界沒有“仁”、“義”之類的東西,所以中國人講的“克己復禮”在他們那裡很難被理解和踐行。相反,自然界存在的“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這些叢林法則,西方人比較容易理解。

人都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更符合人作為動物的自然規律,子女成年後很多在關係上就脫離,不強調“養兒防老”。他們遵循保護幼小的自然規律,比較重視對婦女和兒童的保護。

2、 印度哲學

印度哲學重點研究的是人與內心的關係,和宗教相融合,瑜伽是人與內心交流的核心方法。

印度人很少關注自然與社會,他們最關注的是自己。他們認為快樂與痛苦說到底都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感受,你覺得很美的東西別人可能覺得很醜,所以,一切評判的標準來自於人的“心”。

印度人認為人的內心感受不是由外界刺激生起的,它可以由心靈控制任意生起,一個人可以不必關心自然與社會,同樣可以得到最終的美和解脫,關注自然和社會有時反倒妨礙人對自己的認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能代表印度人的思維和哲學認知。

3、 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重點研究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重視感性和整體,以倫理和家庭人文為核心方法。

中國哲學比較重視人本,講究從人本身的角度去看事情,講究對歷史的總結和研究,中國正統的哲學家無一例外的都同時是史學家。

與西方哲學不同,中國哲學把社會與自然分開來看,中國人認為人有倫理觀念,而自然沒有,社會正是靠著這種倫理關係才得以存在和發展,社會規律比自然規律更廣、更深。自然科學被排斥在哲學研究的大門外,這是中國自然科學不發達的思想根源。

中國哲學很講究實用,屬於實用主義。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有很多,但真正能持續發展留存下來的技術卻很少,因為許多在當時看起來“沒用”的東西,中國人都選擇了放棄或丟棄。

中國哲學有兼容並包的特質,可以最大限度保持社會的平衡與和諧。一個國家被滅掉但勝利者卻被同化了,這種事情在西方人看來是天方夜譚,但在中國卻實實在在地發生過,而且還不止一次。

細分中國哲學流派,先是諸子百家,後主要為儒、道兩家。兩漢之際佛教來到中國,經過知識分子的努力,到了唐朝,我們基本完成了佛學中國化。從此中國哲學就主要分為儒、道、佛三家。

1)儒家強調無所為而為。所謂“無所為”是指我們不把正在做的事情當成達到另外一個目的的手段和途徑,我們之所以做這件事情,是因為它本身就應當做,它自己是自己的價值,自己是自己的目的。比如儒家談“孝悌”,為人本身就應該“孝悌”,它不是達到另外一個目的的手段和途徑。

2)道家強調無為而無不為。道家倡導的“無為”是指順應“道”而為,不人為乾預,人為乾預就是“偽”。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及飢乃食,未飽先止”,這就是順應道,順應了自然。反之“熬最深的夜,敷最貴的面膜”就是“偽”的作為。道家是中國哲學中比較重視自然的一派。

3)佛家強調無心而為。所謂無心而為就是:事情認真做,但結果不刻意追求。恰如一副廟宇的對聯: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

中國的“儒、釋、道”三教有從對立、並立到逐漸合流之勢,這種文化上的和合,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拓展阅读

pexels-element-digital-1370295.jpg

拉丁哲學思想的起源及其社會文化的特殊發展
哲學一般認為是僅僅與不多的幾個民族有關聯的活動,在古代有希臘人與羅馬人,在近代有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和英裔美國人。

實用主義對幾個西哲問題的思考
美國的威廉·詹姆斯是實用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實用主義》一書中,提到了實用主義方法在幾個哲學問題上的應用。

哲學綱要:讓中國式生存智慧走向世界,幫助每個人活的更好
《哲學綱要》是李澤厚中西哲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集中反映了繼80年代“美學熱”後,李澤厚這幾十年潛心研究、系統整理哲學的成果。

廣泛教育—教育學原理
從哲學理論的角度談談教育,盡量深入淺出,通俗一點。首先明確一下在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國民教育貫穿於每個人的一生。

哲學,武裝思維最強有力的武器,成為真正的思辨者
哲學,是關於思想的事業,是精神領域的探索。在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用到哲學的思維方式。哲學,最早的定義是“愛智慧”,是追求真理的學問——對人類精神之根的追問,對人的真實價值的探求。哲學是一門學問,但又不像現成的學問那樣有公式可尋。

人性、權力和歷史的哲學思考
人性、權力和歷史的哲學思考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審視和質疑傳統的觀點和權威,以及對權力的濫用和歷史的誤讀。

公元前3200年,武術和瑜伽傳統的出現,對古印度文化有什麼影響?
古代印度的武術和瑜伽傳統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議題,它們源遠流長,承載著印度文化和哲學的深厚智慧,武術作為一種戰鬥技藝,不僅是印度人保護自身和領土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而瑜伽則是一門綜合的身心訓練方法,通過體位、呼吸和冥想等技巧,幫助人們實現內心平靜和身體健康,這兩個傳統在印度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深深影響了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古代印度的武術和瑜伽傳統,了解它們的起源、特點以及對印度文化的影響。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釋迦摩尼生前究竟覺悟到了什麼
在佛陀看來,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都源於貪、嗔、痴三毒,而要消除痛苦,就必須斷除這三毒。

談談辯證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及其學習
學習馬克思主義,首先是要學好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基礎的理論,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則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領域的運用。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那些能夠超越表面現象,洞察事物本質和深層含義的人。他們具備深刻的思考能力和獨到的眼光,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和未來發展的趨勢。以下是一些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的大智慧給本人帶來了許多好處。第一位是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芝諾(Ze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