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节考|神的孩子,都在努力地活着

in #cn7 years ago

今村昌平镜头下的楢山,实则是个很美的地方。

冬天,白雪皑皑,粉雕玉琢,万物萧瑟,天地肃杀。

夏天,绿色是主导,田里的禾苗青翠欲滴,山上的清泉流水潺潺。傍晚的时候,天上还会有赤彤彤的火烧云,放眼望去,满眼都被染红,也是一番壮阔。大自然的造化钟秀,灵气溢出,若说有神灵在,也好像真的有那么几分可能……

然而镜头一转,对准人时,画风突变。若说这个电影里最丑陋的,大概就是里面的男人们了。物资匮乏,深陷贫穷泥淖中的男村民们,都是衣衫褴褛,貌相猥琐;生存压力下的麻木机械,欲望压抑中的荒诞扭曲,拉扯出一张张可憎而又可怜的面孔。

在同样的环境下,女人却得到了镜头和剧本的偏爱。她们的衣裳虽然破旧,但是都干净了许多,每个人做得“好事”和“坏事”都情有可原,而无论最后落得何种结局,都似乎更能打动人心,虽然结果,也不过是徒留一声叹息。

这种对比在结局处最为鲜明不过,同样看穿结局,几乎同一时间上山的老头还在徒劳挣扎,显示出无用而又可怜的求生欲;那边厢阿玲婆端坐在岩石上,双手合十,白雪飘落在她的身上,竟有一种安静的神性。然而任谁都知道,坦然的接受或者徒劳的挣扎,结局并不会有什么不同,那一堆白骨就是终点,不过是谁先谁后的区别。
以现代人狭隘的审美和道德观,去俯瞰蛮荒时期的挣扎在生死线的人们,优越感十足的指指点点,本身就是一种残忍和不公。如果再认真一点,能够存活至今,畅享安乐的今人,恐怕都要感谢N年前的种种丑陋和非人性,毕竟如果没有这些为了繁衍后代,维持族群的极端行径,可能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不会存在。

存灭之间,所谓的善恶人性都太过轻佻;一时的心软慈悲,除了把注定的结局向后推迟一点,什么也改变不了。《楢山节考》中,人们自行发起,或是假托神的名义做出的种种行为,都不过是在无奈的削足适履,维持着生态平衡。太多的老人和小孩都是不需要的,在食物固定的前提下,家庭的配置必须精简和高效,才能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严冬。

而配置不够的家庭,如雨屋家,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危机,没有人有余力救助,最好的结果,大概是自生自灭,饿死已经算是善终。本能的求生欲让雨屋家的人铤而走险,也让整个家族的灭顶之灾提前来临。拿今天的视角看,活埋雨屋一家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灭绝人性;但是冷血的站在族群发展和内部平衡的角度,这恐怕并不是太坏的选择。

与此同时,活埋的决定是由村民商讨做出的,这其中还有着文明的影子。人到底还是比动物聪明,文明开始觉醒时,赤裸裸的欲望和本能便都要假托神或者异象的名义包装一下。比如山神被拉来处理老人,根本不会出现的蝴蝶被当成发“好人卡”的借口。

然而“本是同根生,大家都门儿清”,不断出现的各种动物摩挲,捕食的平行蒙太奇,都像是对所谓“文明”和“人性”的遮羞布的嘲笑,自然面前,无非就是活着,谁也不比谁高贵多少。

不过嘲笑过后,讲述者也留有了一点自我矛盾的怜悯之心。电影最后用了半个多小时的篇幅,完整的交代了辰平背着阿玲婆婆入山的过程:镜头跟着两个人,跋山涉水的走着,没有配乐,只有自然音。
一直到最后,阿玲婆婆都一脸淡然,紧守规矩,什么都没有说。即便她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好像也都明白了些什么。
也确实,有什么好说的呢?什么都不必说了吧。

Sort:  

@qlpyzz, 关注你很久了,一起来搞点事情吧!

BTW,嘿嘿,让 @cn-cutie.pie 可可妹子抢了首发咧...

@qlpyzz, 这是小可可我在steemit最好的邂逅,好喜欢你的贴(^∀^)哇~~~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