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追缉:炸弹客》

in #cn7 years ago (edited)

不知道这是不是普遍规律,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似乎总是引人入胜。有人说电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觉得有时候现实比电影精彩。《追缉:炸弹客》(Manhunt: Unabomber)就是这样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美剧,用迷人的镜头语言,抽丝剥茧般再现了曾经发生在美国的「大学炸弹客(The Unabomber)」事件始末。

故事的主角是泰德·卡辛斯基(简称 Ted),Unabomber 这个词就是专门为他创建的,是University and Airline Bomber 的简称,因为他袭击的对象以大学和航空公司为主。

Ted 是一个智商 167 的天才,25 岁时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拿到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随后辞职隐居在美国北部的蒙大拿州。隐居之后的他并没有闲着,开始了臭名昭著的炸弹客生涯。他在林中自己的小木屋里制作炸弹,然后放在包裹里寄出去,收件人拆包裹的那一刻就引发爆炸。他的犯罪生涯共造成 3 人死亡 23 人受伤,FBI 花了18 年的时间才抓住他。

年轻时的 Ted

Ted 邮寄了多年的炸弹一直都没有被抓住,在邮包炸弹他还会留下自己的笔名「FC」,只是没有人知道FC是谁。他用高超的犯罪技巧躲过了 FBI 所有的高科技调查。直到 Fitz 的介入,用一种全新的语义分析的方法来调查才有了转机。这个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运用语言的特征,Ted 多年来一直以「FC」的名字给人们邮寄信件,阐述自己的理念。FBI 知道 FC 就是炸弹客,但就是找不到他。理论上只要把 FC 的语言指纹信息和嫌疑人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就能锁定炸弹客,为此 FBI 甚至动用了超级计算机。

1995 年,Ted 给美国多家媒体寄了一篇名为《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论文,在这篇长达三万五千词的文中他阐述了自己的犯罪动机,并要求媒体刊登这篇论文才会停止寄炸弹。他认为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会使社会不稳定,会让人类失去自由,给人来带来灾难,所以他发起针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等人的袭击。 Ted 的弟弟发现了论文的文风和 Ted 很像,向官方举报,在 Fitz 的语言分析的努力下最终抓到了 Ted。

1996 年被捕

Ted 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罪犯,而是一个有着明确理念的罪犯。他对自己创立的理念坚信不疑,身体力行,独居在林中远离现代文明的小木屋,不通电,没有自来水,过着接近原始人的生活。他邮寄炸弹也是为了把他的理念付诸实践。他的论文发布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包括调查他的 Fitz。Fitz 在完成调查之后,也开始了隐居的生活,住在荒野中远离尘嚣的木屋,似乎成为了 Ted 的信徒。

抓到 Ted 之后的审判也很精彩。因为 FBI 在搜查他的房子的时候搜查令有问题,这就不符合程序正义的原则,因此就算在木屋里找到制造炸弹的材料和制作好的炸弹,如果 Ted 不认罪,这些物证不能作为合法证据给 Ted 判刑。唯一的希望就是让 Ted 认罪,否则他的辩护律师就会以精神病为理由做无罪辩护。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美国司法运行的规则,辛普森杀妻案就是程序正义的典型案例。好在 Fitz 研究 Ted 多年,他了解 Ted 不想住进疯人院,更不想自己的理念被认为是疯言疯语,所以说服了 Ted 认罪,最终被判终身监禁不得保释,目前还被关押在科罗拉多州的监狱。

某种程度上,Ted 还是赢了,他或许被判终身监禁,他的理念却在世界上传播。很多人对他的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认可。网上找到了《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译文,就连我自己也觉得他说的颇有几分道理。例如:

技术进步往往会在日后极大地威胁自由。自从有了机动车辆交通,我们的城市的布局已有了很大改变:大多数人的居所已不在其工作场所、购物区和娱乐区的步行距离之内,因而他们不得不依赖汽车交通或者必须使用公共交通。在许多情况下,新技术会改变社会,最后人们会发现他们自己将要被强制去使用它。

技术之所以是如此强有力的社会力量的另一个理由是,在给定社会的条件下技术进步只会不可逆地朝一个方向前进。只要某项技术发明被引进,人们就往往会对其产生依赖,除非它被某种更先进的发明所取代。人们不仅仅作为个人依赖这项新技术。甚至体系作为一个整体都会依赖它。

如果我们允许机器自己做出所有的决策,就无法对其结果进行揣度,因为不可能猜测此类机器的行为。我们只想指出,人类的命运那时就全凭机器发落了。人们也许会反驳,人类决不会愚蠢到把全部权力都交给机器。但我们既不是说人类会有意将权力交给机器,也不是说机器会存心夺权。我们实际上说的是,人类可能会轻易地让自己滑落到一个完全依赖机器的位置,滑落到不能做出任何实际选择,只能接受机器的所有决策的地步。

单纯地讨厌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似乎还不足以解释 Ted 为什么对无辜的人下手,剧中穿插了 Ted 年轻时在哈佛的时光。Ted 在那里被放入一个心理实验小组,接受语言、精神以及肉体上上的虐待,并观察他的脑电波变化。这个实验持续三年,被认为是 Ted 心理发生变化,讨厌现代文明并最终犯罪的原因。现实中这个实验也是发生过的,算是哈佛历史上的一个黑点。也许导演是在隐喻,Unabomber 是美国社会系统自己制造出来的。

尽管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但是剧中通过种种细节的交织,跌宕起伏。看剧的过程中会好奇为什么 Ted 要成为一个炸弹客,Ted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 Fitz 完成调查之后离开妻女独居在小木屋。在恶人为什么作恶的剖析上,这部剧做到了最好。

Ted 在林中也不是完全隐居,他会骑车到附近村镇图书馆看书,也会教小朋友数学题,在下雨时跳舞,他似乎也有温情的一面。在了解了他年轻时受到的残酷对待之后甚至对他有了一丝同情。然而他自以为是的上帝角色让他成为一个恶魔,杀害了无辜的人,为 23 个人带去残缺的躯体,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无论如何,他的《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至今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改造,他所担心的事情似乎在发生。科技的发展是否某种程度上奴役了人类,也许值得思考。


首发于 Steemit https://steemit.com/@songchunlin 在个人博客 http://songchunlin.net/cn 备份。感谢阅读,欢迎留言、点赞、关注和转发@songchu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