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照妖镜”,“洋垃圾”无处遁形

in #qukuailian7 years ago

最近,一个新闻获得了朋友圈的广泛关注。上海某知名高校(真的很知名)聘用的一位外籍教授居然是“人面兽心”的洋垃圾。这位叫兽色胆包天,居然公然向自己的学生发起性爱邀约。不堪其扰的学生们惊奇之下去扒了扒这位“教授”的历史,发现原来这位“老师”在美国教学期间就曾经因为性侵被指控。
1_1.jpg

1_2.jpg
  (图片来自网络)

闹了半天,我们的高等学府重金请来了一个性侵罪犯。

外教在中国侵犯学生的报道屡见不鲜,覆盖了大学、中学、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学校等教育机构疏于防范,没有对外籍教师的背景进行详尽的调查;另一方面,客观来说,确实也缺乏这样的平台或渠道对外籍教师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

在这件事情中,这位叫兽的真面目之所以可以大白于天下,是学生们受到侵害后,到美国的案件审理记录中寻找到了他被指控的历史。违法记录固然有迹可循,但是,不是所有的违规、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会被记录在案。许多法律之上、道德之下的劣迹鲜有人知。

这使得一些洋垃圾能够换个环境,改姓换名,经过包装之后,居然可以重新做人了。但是,他们往往旧习难改。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旧病复发,为祸人间。在新环境被揪出来之后,他们再出走,再找新的地方……在这个恶性循环里,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受害者受到牵连,甚至留下了一生的阴影。
1_3.jpg

然而,冉冉升起的区块链技术是解决这个痼疾的法宝。

区块链的核心观念是“去中心化”,也就是不再有第三方介入信息的传递。金融、销售等各行业都在大肆“脱媒”,甩掉媒介,轻装上阵。但是,类似人才市场这个领域,尤其是跨国人才市场,其实是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备规模的“中心”。

虽然很多类似“领英”这样的职业社群已经存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这个“中心”的覆盖率不够,导致信息形成了一个个孤岛,只在某个范围内有效;第二,信息是可以伪造的,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改自己的简历,通过适当的包装,他完全可以掩盖黑历史;第三,很难达到即时同步,招聘信息的发布、简历的更新都相当的滞后,过时的信息大量充斥;第四,个人信息安全堪忧,特权中心诞生。个人信息可能会在违背个人主观意愿的情况下被传送甚至贩卖。同时,如果信息中心日益扩张,它就会占据渠道,收取信息通路的“过路费”。

1_4.jpg

区块链带来的改变可能是颠覆性的。

借助区块链的技术,人们可以打造一条职业区块链。在这条链上,每个人的“钱包”里储存了他在每一个职位上的信息。他做了好事情,就会被记录在案,成为他寻找下一个工作时的亮点。他做了坏事情,也会成为一个抹不掉的污点,下一次应聘的用人方就会看到。

另外,个人的信息通过公私钥加密,是完全安全的。在没有第三方的环境下,人自主决定将个人信息发送给谁。

在招聘信息方面,招聘信息完全可以上链。由于区块链采取的是“分布式数据库”,也就是说,任何的节点都有查看全部的信息的权利。这样,就不存在招聘信息的孤岛。只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分类,人们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筛选出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因为招聘、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刚需,所以节点具备扩张的内生动力。

当然,除了内生动力,为了鼓励更多节点的加入,“币”的概念也完全可以引入。在这条链上的“币”可以当做信息交换的价格,比如,一个求职者对一个职位很感兴趣,他想了解更多,或者是和对方建立联系,那包含联系方式的深层次信息可能就是需要用“币”付费的。

同样,这个“币”也会鼓励公司对职员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因为公司的反馈是个人职业信息的重要来源,所以公司及时地发布职员的表现,参与完善职员信息链的工作,就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样,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币”去吸引人才,悬赏招聘,奖励发来个人信息参与应聘的人。

1_5.png
  当然,这个“币”同样具备“比特币”一样,在交易所变现、在区块链中支付其他商品的能力。因为这个“币”具备现实的持有需求,所以不会完全沦为依靠炒家才能生存的“无根之草”。

有了这个链,即使是远在海外的一个人,他的历史也会被新的环境的管理者一览无遗。通过这种约束,一方面公司可以招募到德才兼备的人才,另一方面人们也会自主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因为所有的恶性无从抵赖,无处修改。

区块链,可能成为人类道德改良工程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