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后感
当年上大学时,寝室熄灯后抱着 kindle 读《激荡三十年》,静悄悄的黑夜,波涛汹涌的内心,那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状态是迄今为止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吴晓波的其他著作,《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以及去年年末出版的《腾讯传》,都没有再次带给我那种“如饥似渴”的阅读快感。所以,对于《激荡三十年》的续篇,《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我是充满了期待。
从今年11月份知道《激荡十年》开始预售了,就马上在京东上预订了。12月4号,虽然实体书还在印刷中,突然看到亚马逊上的 kindle 版开卖了,满心欢喜!用了3个晚上加上2个中午休息时间,于12月6号在 kindle 上这本书读完了。
这个周末,宅在家里看完了李善友在混沌大学的《升级认知之第一性原理》课程。在该课程中的“如何从读书中学习”一节,他强调了,看书最重要的是看模型,或者说背后的思维方式。学完这个课程,我也在回想,在思考,读完这本《激荡十年》,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是什么?它和《激荡三十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也许你读过《激荡三十年》,在那部完成于十年前的作品中,我用颇为激越的文字描述了一段野蛮生长史。在那些岁月,一切秩序都是进步的枷锁,对现状的背叛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自信,即便是失败者也仍然那么迷人。那是一段从0到1的创世纪,你若参与,即是荣幸。——吴晓波《激荡十年》
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是改革开放后的头30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或是个人,都是在野蛮生长中,在迂回摸索中快速前进。94年年初出生,08年还在上初中,所以这30年对我而言是陌生的。期间出现的各种风云人物,比如吴仁宝、鲁冠球、年广久、牟其中、段永平等等,以及他们的传奇故事,虽然在看书期间让我肾上腺素飙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淡忘。如果现在让我用一句话总结《激荡三十年》的阅读收获,我认为是:
时刻紧跟时代大趋势,因为在这30年的巨浪中,人是渺小的,传奇人物大部分是顺应了时代机遇,加上他们的冒险精神和果断执行力,被巨浪推到了浪潮之尖,而随着巨浪的退去,他们大部分因为自满、停滞不前而陨落,渐渐退出大众视野。
而《激荡十年》,从2008年到2018年,是我初中到大学毕业工作的时间段。这10年,作为见证者,我有更深的体会,对书中梳理的每年大事件,我也相对更为熟悉。
希腊神话般的“诸神诞生”不再出现,遍地英雄皆凡人,商业回归到世俗的本意,体制突破的戏剧性下降,模式创新、资本驱动和法治规范成为商业运营的主轴。在某种意义上,感性突变的“艺术时代”结束了,诸神黄昏,理性的“科学时代”降临。——吴晓波《激荡十年》
这10年,没有之前那30年那么惊涛骇浪、跌宕起伏,而更像是一个刚刚度过狂热聒噪的青春期的人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这10年,你会看到资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这10年的发展变化之快,也让你瞠目结舌,不由感叹自己会不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最终被这个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所淘汰。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一个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对财富的焦虑和对阶层固化的恐惧。面对日夜高涨的房价,以及相对于房价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薪资,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整天压在身上,让人对未来无比渺茫。贫穷容易限制想象力,对此我深信不疑。
看完这10年的发展历程,我也在思考,如蝼蚁般的我,是否能从中发现时代的趋势,抓住风口,实现弯道超车,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呢?看完这本书,我有2个预测:
未来社会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让自己上一个小台阶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但让自己咸鱼大翻身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在这个加速发展的时代,继房地产、互联网后,下一个大爆发的风口是什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让我们上一个小台阶的机遇会越来越多,对此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论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谦虚的精神,持续学习!
如果5星满分的话,我想给《激荡十年》打4星。书不贵,不妨买一本,跟着一起梳理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中推出自己对未来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