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故事:梁子湖畔品美味,龙泉山麓赏诗篇
武汉市江夏区建城2200多年,素有“楚天首县”之称,文化底蕴浓厚,自然景区数不胜数。就拿江夏区最有名的景区梁子湖和龙泉山来说,在民间流传着不少曲折动人的传说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梁子湖还不是一片湖泽,而是一块陆地,名叫高唐县。人口众多,百姓安居乐业。
有一年,高唐县来了个坏县官,名叫何海仁。上任以后不为百姓办实事,每日吃喝玩乐,坑蒙拐骗;欺善怕恶,鱼肉百姓,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老百姓对何海仁恨极了,给他取了外号叫“活害人”。
有一天,县城上来了个疯疯癫癫的道士,喝得醉醺醺的,拿着一把破旧的雨伞,手舞足蹈,口里高喊:破伞换好伞,谁换谁走运。
人们只当道士喝多了酒,耍酒疯,都不理他。
有一对姓樊的母子十分同情道士,就用一把好伞换走了道士的破伞。
万万没想到,道士接过伞,一把抓住樊氏儿子的手,悄悄告诉他:
这把伞不白换,我告诉你一条天机。几天以后,这里就要沉入湖底,你只要看见城门口的石狮子的嘴巴里流血,就立刻朝高山上跑,才能保住小命。
说完,道士哈哈一笑,转眼不见了。
樊氏母子半信半疑,不知是真是假。只好让儿子每天去城门口晃一圈,看看石狮子的嘴巴里有没有血。
一连几天,石狮子嘴巴里都是干干净净,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但这也让在城门口卖肉的屠户觉得好奇。拦住樊氏的儿子,问他为什么每天来看石狮子,看一眼就走。
樊氏的儿子是个老实人,说出了事情经过。屠户听完哈哈大笑,心想石狮子口里怎么会流血呢?一定是被老道士骗了。
屠户喜欢开玩笑,第二天一大早,就偷偷把猪血抹在石狮子嘴里,然后溜之大吉。
樊氏的儿子一看石狮子嘴里有血,大吃一惊,连忙回家告诉母亲。
母亲听完连忙通知街坊邻居,带着大家往山上跑。一传十,十传百,所有的老百姓都蜂拥出了城,城里乱成了一锅粥。
此时,“活害人”还在酒楼和狐朋狗友们饮酒。看见老百姓都跑出了城,躲到了山上。一点也没放在心上,认为老百姓愚钝无知,压根不相信县城会沉入湖底,继续狂欢作乐。
可是转眼的工夫,突然响起了雷声,紧跟着天崩地裂,整个县城塌陷到地下,数丈高的水浪翻涌而上,满眼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再说樊氏母子,因为劝说大家躲避灾祸,走得最晚。不幸被洪水所包围,陷入了困境。
幸亏水面上飘起一片巨大的荷叶,娘儿俩赶紧爬了上去。说来也怪,荷叶稳稳当当将母子二人托住了,随着浪花飘到了山边。
从此,高唐县变成了大湖泊,樊家母子坐的那片大荷叶,变成了一片沙洲。
人们为了感谢母子的报信之恩,就将大湖取名为“娘子湖”,后来叫茬了,就喊成了梁子湖。
都说武昌特产武昌鱼,但要说最正宗的武昌鱼产地,还得是梁子湖。
为什么?
传说,那些跟随“活害人”一起葬于湖底的恶霸污吏,个个大腹便便,脑满肠肥。沉入湖中统统变成了鱼蟹,还是一如既往的钻营取巧,好吃懒做,横行霸道。但歪打误撞之下,也变成了味道鲜美的食材,闻名天下的武昌鱼和大闸蟹。
是不是想想都流口水呀!
别急,更美的还在后面呢!
话说,在梁子湖边有一座山,隋朝之前本叫江夏山。唐初改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到了唐代天宝末年,因为当地凿地挖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故称为灵泉山。宋代才改为如今的名字,龙泉山。
龙泉山翠竹丛丛,山花遍地,三面环绕着碧波万顷的梁子湖,奇山秀水,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北宋诗人张芸臾登山临水,有感而发,写出了“共上灵泉绝顶望,苍烟绿水碧云天”的绝美诗篇。之后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诗篇,人文内涵深邃,所有,这里又被称为“世外桃源”和“诗乡福地”。
在民间,有关龙泉山,还流传着一段苏东坡写对联的传奇故事。
龙泉山上有一座寺庙,寺里的和尚和苏东坡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坐船游梁子湖,品尝鱼鲜美,苏东坡吃饱喝足之后诗兴大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梁湖鳊鱼美,黄州绿竹幽”。
有一天,和尚挨不住嘴馋,偷偷煎鱼吃,没想到苏东坡突然上山了,慌忙中将鱼装进一个大盘子,扣在铜磐里。
苏东坡一进山门,立刻闻到诱人的鱼香,看了看铜磬,假装闷闷不乐的样子长吁短叹。
和尚好奇,问他遇到了什么难事。
苏东坡摇头说,有人出了一个上联,自己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下联。
和尚好奇问上联写的什么。
苏东坡说:“朝阳门第春常在”,
和尚想了一下,顺口笑道:“勤俭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一听,拍案笑道:“说得好,说得妙。既然磬有鱼,快去端来下酒。”
和尚这才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只好把鱼端出来,与苏东坡一同品尝美味,吟诗作对。
其实,苏东坡并不是第一个吟诗作对赞美江夏的美味的人,根据清代古志《灵泉志》的记载,早在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道宗在被封为江夏王之后,曾在龙泉山居住多年,留下了一副十七言的对联: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这幅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奇妙,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大家都以为最早的对联出自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春联。李道宗的对联则将对联出现的时间又推前了300多年,不得不说十分珍贵。不仅是楹联史上一个重大的研究突破,更证明了江夏区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