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当了一辈子:收入去哪里了?

in #teacher3 years ago

图片.png

前几年,有一首《时间去哪里了?》的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人一辈子,忙忙碌碌,风风火火,眨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胡子粗了,头发白了,腰佝偻了,双眼花了,回头一看,却只见时间过去,人生还是碌碌无为,不得不每天为着自己的生存奔忙。

我现在就到了感叹时间去哪里了的年纪。回想自己1983年参加工作,还只有不到二十岁,天天迷着马拉多纳,凡是电视里转播有他参加的足球比赛,无论如何熬夜都要追着看。可是马拉多纳前几天已经去世,享年60岁。回看我自己,也已年满五十七,过两三年,就要退休了!

转眼就是一辈子啊!

与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自己的生活境遇。马拉多纳当然不能比,他是球王,他在足球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多年来带给他的名望,让他在生活境遇上已经远远处于自由王国的境界,从来不会为钱与生计发愁。

而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靠每个月领着一份固定的工资为生。

回首近四十年当老师的经历,觉得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自己的收入发愁啊!

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工资43.5元,一年后转正,增加到53元。

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除了工资之外,学校领导还很在意增加老师的收入,将学校卖厕所大粪的钱,一个个积起来,每个月给每个老师发3元补贴。1983年开始还发了年终奖,每人60元。我只工作了半年,30元。从84年开始,得全额。

一年的收入多少,可以精确到元。

第一年,(43.5+3)×12+60=618元。

从第二年开始,(53+3)×12+60=732元。

必要的开支包括:

吃饭。教工食堂基本上0.15元一餐,如果伙食好一点,0.2元一餐。每天在0.5元左右,一个月15元。一年在学校就餐10个月,150元。另外两个月,基本上放假就回家,在父母那里蹭饭。

抽烟。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但一直戒不掉。有人说,不抽烟的也没见省个烟钱。可对我来说,这话不对。烟钱是完全可以省下的。但浪费了。一天一包,0.15元左右的价位,一个月4.5元,一年就是54元。

服装。实话实说,大学毕业时,夏天,冬天,从里到外只有两套换洗衣服。而且廉价。当老师了,每年添置一两件。当年的衣服很贵的。一般的衣服,总是喊价几块十几块,我又不会还价,经常被“杀猪”。一年下来,基本上要开支100元左右。

买书。喜欢书,每个月要跑几趟新华书店。多数是看。碰到自己非常喜欢的书,花钱买,一年总得买几十本。开支100元左右。

一些必要的添置。如被褥。我工作时只有一床上大学时6斤的盖被,一床草席。没有垫被,没有床单。工作后,慢慢添置好了。再比如第一年30元年终奖一发下来,花了15元买了个台灯。经常在晚上备课写作,需要一个灯。这些添置一年也得花100元左右。

还有交通费。还有晚上实在饥饿了,到街面上去吃一碗面条等开支。

再一笔开支,是回家时孝敬父母的钱。寒暑假每次回家,总得给父母20元左右,给还在上学的妹妹10元左右。寒假拜年走亲戚,也得开支一些。

这样算下来,第一年,基本上没有一个子儿剩下。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能够存100元左右。

刚参加工作时,曾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每年存200元。实际上,从第二年开始,我每年确实存了200元以上。
这说明,我的开支,是在按计划执行的。

但令人头疼的是,工作没几年,就面临着结婚。

男大当婚,这是自然规律。我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结婚就需要条件。当年结婚的条件,当然不需要房子。房子由学校安排。学校非常人性化,利用搬迁的机会,差不多在第一时间,就在新校址建了一栋青年楼(相当于现在的单身公寓),每个单间,都有里外两个房子,外间办公兼卧室,里间一个通了自来水的小厨房。如果刚结婚,这样的房子也不错。再者,当年学校建的教工住宅也非常多,只要结婚,就能够分到两室一厅的小套间。

这与现在相比,是非常爽的地方。

但其他的,需要自己备。

当年结婚,时兴新“三大件”。

新“三大件”是相对于老“三大件”而言的。七十年代的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八十年代末期的新“三大件”,彩电、洗衣机、冰箱。

这新“三大件”的价格分别是:

彩电:2800元左右。

洗衣机:600元左右。

冰箱:1800-2000元左右。

还不包括结婚需要的家具。

对照我每年200元的存款,这些金额,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

1987年下学期开学前夕,我托熟人购置了一台洗衣机,580元,又找熟人买了四套被褥,就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当年物资奇缺,没有熟人,是买不到的。即使买到,也更贵)。我与女朋友商定,在1988年年底结婚。但是,结婚的用品,除了一台洗衣机,一切要素都还在厂家的生产线上。而我,已经一分钱积蓄都没有了。

在1987年下半年到1988年年底,我几乎整天为钱发愁。

父母帮衬不了我。他们都是偏僻乡村的农民,当年刚刚能够吃饱饭,但依然家徒四壁。

除了工资,我还赚不到外快。我喜欢文学,天天恐起屁股写。但质量不高,寄出去的稿件,除了在地市级报刊上发了寥寥几篇,就是泥牛入海。

也没有可借钱的地方。同学都是农村出来的,和我的情况差不多,亲友也与我父母的情况差不多。

有一次急需用钱,逼急了,腆着脸向单位一个老师借。被回绝。

从此不敢开口借钱。

我能够做到的赚钱方式,一是帮学校刻蜡纸。1987年下半年,学校一个生物老师编了学校新校址植物名录给学生做校本教材。当年要印样本教材,只能用铁笔刻好蜡纸再油印。因为要刻拉丁语植物名,没人愿意刻,我主动接下了这个活计。0.7元一张蜡纸,100多页。一天刻10多张,一个星期刻完,赚了100多。

后来学校凡有大宗刻写蜡纸的活,全部找我。这成了我在工资外赚取外快的一大来源。我的右手,因为刻写蜡纸的缘故,大拇指与食指、中指之间还有手掌后部,全是硬硬的老茧。

二是帮一个在电大上课的老师改作文。他在电大上课,却不愿意改作文,让我改,一年下来,赚了近百元。

我还干了给学生照相的活。当时彩照刚刚兴起,一个朋友恰好玩相机,我就借了他的相机来学校帮学生拍照留念。照相馆当时收5块钱一张,加洗一张1元。我呢收3元一张,加洗一张0.5元。一个彩卷20多,能够照30多张,拍一个彩卷,能够赚几十元。但这个行当没干几次。觉得老师做学生的生意,太失格了,自己都脸上无光。

尽管做这些辛苦活赚了三五百元,但离满足结婚的条件还差得远。

而且,从1987年下半年开始,生活物资价格飞涨。比如猪肉。87年前是一块一块二,87年上半年一块五,到了下半年,一下子涨到二块二。但是工资没涨。虽然后来每月加发了10多元补助,但抵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

被钱所困,好多个日子,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想着想着眼泪就往外冲。

一次,因为想提前从学校提一张床做婚床(学校人性化,当年决定给每个老师发一张棕绷床)几次三番被拒绝,打开门回到宿舍,回想自己在金钱面前的种种难处,靠在门后眼泪就流了下来,流着流着就嚎啕大哭起来,直哭到自己的内心被掏空。

那一刻,仿佛自己就是茫茫无边的大海中的一个溺水者,在生命垂死的时刻,遥望四周,却没有一个人影,没有任何人来救我。

所以我得感谢我的妻子。以当时的标准,我们的婚礼,是非常简陋的。

我只给她买了两身新衣服。没有给她购置任何首饰。

彩礼,只给了1200元。

我们结婚时,没有彩电,没有冰箱,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价值800元。

她年轻,漂亮,又很有才华。她的人生,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有一种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但她义无反顾地跟了我,一个当老师的穷小子。

直到现在,我觉得一辈子都亏欠她。

事实上,在当年,虽然大家都是在单位领一份工资,但并不是人人都像老师一样穷。

一个高中同学,与我同年从中南矿冶学院(现在的中南大学)毕业,分配在锡矿山矿务局工作。她找了一个女朋友,在我工作单位隔壁的人民医院当护士。

他在周末看望女友的时候,经常约我一起玩耍。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正式工资与我一样。但是,他有矿山补贴,有下井补贴,有各种各样的奖金,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完成任务奖,大战红五月奖,不一而足。还有福利。节假日福利,高温补贴,防寒补贴,都有。

他的感觉是,单位三天两头都在发钱。

他算了算,把各种奖金、补贴、福利加在一起,一个月的收入,至少达到200元!

在我看来,当年,我的这个同学就是个土豪。他在工作三四年结婚的时候,所有当年最时髦的大宗器件,全部购置。

他凭一己之力,能够做到。

与他相比,我只能钻到地缝里去。

还有一个比我低一年考上大学的同乡,焦作矿院毕业,分配至涟邵矿务局。

我是他毕业二十年之后才认识他。在谈到当年他在涟邵矿务局的收入时,他也告诉我,除了工资,各种补贴、奖金、福利,也有。与工资一半一半的样子。

那一个月的收入,也得100元以上啊。

还有更绝的。

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当老师,找了一个在供销社下属的商场当营业员的姑娘做老婆。处了两个月,姑娘不干了。

理由是,这个老师的收入,只有她的零头多。她想找个男人做依靠,不是去养个男人。

把他们与自己比较一下,能够把人气死!

同样大学毕业,同样分配一份工作,我的收入却那么可怜,即使想办法去拼命赚钱,也比不上他们舒舒服服地干好那份工作来钱来得多。

事实上也真难为了学校。在当年,我所有学校的领导为了改善教师福利,把学校卖厕所大粪的钱,都掏了出来,每个老师每月也只能发可怜的3元钱的福利。

面对这些效益好福利好的单位,当老师的,除了把头低到裤档里,还能做什么呢?

其实,要说我付出得比他们少,我不承认。

我只能说,我的收入低得可怜,是因为我被分配当老师的缘故。

工作做得好,不如衙门站得好。我的父母在知道我被分配做老师时,这样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