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地戏: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尔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征南,经过3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梁王的反叛。经过这次事件,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万大军就地屯军。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 “ 明代历史活化石 ”。《安顺府志 —— 风俗志》载:“ 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 ”。“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 ”。在今天的安顺,许多大家族的族谱,记载均与史料相同。《叶氏家谱》载:“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被派遣南征……。平服世乱之后……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 ”。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的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 “ 屯堡文化 ” 因此而形。
地戏,俗称跳神,又原难舞的分支军难演变而来,盛行于屯堡村寨,是集地戏、祀、娱乐于一体的古老戏种。据《续修安顺府志》载:黔中民众来自外省,当草莱开辟之后,多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备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着忧之。于是乃有跳神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迄今安顺境内,盛行不衰。屯堡人依村寨门前或寨中空地为戏台,以憨直拙朴、粗犷自然的露天演唱形式,用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法,表现《封神》、《楚汉相争》、《三国》、《薛刚反唐》、《精忠传》等中国古代忠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演员们额上戴以简炼夸张的脸子即木雕面具,身着长衫,背插小旗,腰系战裙,手持木制短刀长枪,唱着原弋阳腔,仅借一锣一鼓的击奏,在一人启口,众人接腔的伴唱下,以人物上下更换时空变换,借三、五步为万水千山,就竹鞭为金戈铁马,依桌椅象征高山要塞,在扬、开、合的厮杀、挡、架、翻、窜的格斗中虚实结合,形神兼备,产生极具击鼓进兵、鸣金收兵的古代战争景象,从而形成屯堡地戏特有的艺术魅力,被称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曾在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演出,引起轰动,等上国际大雅之堂。
Congratulations @kstjiang!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Click here to view your Board
Congratulations @kstjiang!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