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缘何渐失交社保热情?深度解析背后缘由

in #why12 days ago

一、社保缴纳现状之惑

2d88a9dc989344c197e74e8fce684fb2.png

(一)参保人数变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社保参保人数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态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3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稳步增长,2023 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10664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336 万人,不过参保人数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所下降。全国 “十四五” 规划强调要实现 “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 并设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指标,预期到 2025 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5%,从目前情况初步测算,2023 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应已接近甚至超过这一规划目标。
从不同养老保险类型来看,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继续上升,2023 年末达 52121 万,较 2022 年末增加 1766 万;而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首次下降,2023 年末为 54522 万,较 2022 年末减少 430 万。自 2014 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其参保人数连年上涨,2023 年首次出现下降,部分原因在于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毕竟 “十四五” 规划强调 “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后续也有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积极落实便利措施,推动了这一转变。
在医疗保险方面,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 13.5 亿,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但其中也有变化趋势值得关注。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从 2007 - 2022 年这 15 年间翻了一番,从 1.8 亿增加到了 3.62 亿,不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自 2019 年起已连续 4 年下降,2022 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 2.5%,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为参加职工医保,二是群众重复参保等情况减少。
尽管整体上部分社保项目参保人数有增长趋势,但确实也反映出存在一些波动情况,也从侧面体现出可能有部分人群在参保意愿上出现了变化,隐隐呈现出越来越多人对社保缴纳存在不同想法的现象轮廓。
(二)不同群体态度差异
在职职工群体:对于在职职工而言,一部分人对缴纳社保不太积极的原因是缴费年限过长且容易断缴。像养老保险得交够 15 年,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医疗保险女性交够 20 年、男性交够 25 年,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而当下职场中年轻人居多,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换工作比较频繁,缴费更换需要办很多手续,使得社保更容易断缴,这让他们有所顾虑。还有就是缴纳社保后到手工资会严重缩水,毕竟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社保 - 公积金 - 个税,工资越高社保缴费基数越高,扣得越多,在当下消费较高的情况下,有人觉得是社保减少了自己可支配的工资,进而选择断缴社保。
灵活就业人员群体:这个群体人数较多且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度。一是有部分人选择继续交,也就是与往年一样,继续缴纳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他们往往是经济条件较好、对社保有信心且对自己寿命有信心的人。二是部分人选择部分交,只交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不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医保上转而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这类人对社保有信心、有期望,但在经济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转移交,都不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了,转去参加居民社保,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他们对社保的信心不大但又想拥有社保,同时经济上也不宽裕,还担心社保政策有变。四是半躺平状态,只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过去缴纳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不交了,只求在生大病时能在治疗上有所保障就行,这类人经济更加困难,认为交养老保险不划算,担心政策变得对自己不利,觉得把钱拿在手中更保险、更划算。五是全躺平,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都不参加,既不参加养老保险,也不参加医疗保险,全部断保了,他们一般是经济上有困难且对社保没信心、认为缴社保不划算、担心政策还会变,抱着小病自我治疗,大病听天由命的想法,而且想着以后若想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也还可以一次性补缴,不想现在就被套住。
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不愿缴纳社保的原因也较为现实。一方面,他们工作流动性较强,觉得只要自己不缴纳社保,工资就能多一点,尽管个人缴纳的社保费用比起公司缴纳的部分少很多,但对于他们来说现钱很重要,例如有的用人单位答应他们不买社保就多给 100 元工资,不少农民工都能接受。另一方面,社保转移太麻烦,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农民工,打工多是短期的,辞工回家时,社保要转回老家,手续繁琐复杂,既要联系户籍地社保局,又要跑打工单位所在地的社保局,距离远且耗时耗力,而且即便转回本地,后续如何处理也不清楚,同时自己每月缴纳的那部分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扔” 不起。此外,还有部分农民工一直参加老家的新农合,觉得新农合虽没城镇社保划算,但缴费低能承担得起,而有的地方新农合以户籍为单位,若一人不参加全家都享受不了住院报销福利,所以他们觉得再缴纳社保等于浪费资金,没有必要。
二、导致不愿交社保的原因剖析

(一)缴费相关困扰

  1. 缴费年限过长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要求累计交够 15 年,退休后才能享受相应待遇,而医疗保险对于女性需交够 20 年、男性交够 25 年,退休了方可享受终身医疗保障。这样的规定,使得不少人觉得缴费压力较大,从而产生不愿缴纳社保的想法。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购房、结婚、育儿等诸多生活开销,要持续缴纳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社保,意味着在较长时间内都需要稳定支出一笔费用,经济负担较重。而且当下社会变化快,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人会顾虑自己能否满足这么长的缴费年限要求,万一中间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断缴或者没缴够年限,之前的付出似乎就打了水漂。
    以一些灵活就业人员为例,本身收入不太稳定,还要承担全部的社保缴费,按照最低缴费标准持续缴纳多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想到漫长的缴费年限,部分人便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这是一项难以长期坚持完成的任务,进而不太愿意缴纳社保了。
  2. 缴费易断缴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社保断缴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更换工作等情况下。比如,从一家单位离职后,如果没能及时找到新工作,或者新工作的入职手续繁琐,导致社保衔接出现时间差,就容易造成断缴。而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可能因为某个阶段收入锐减,无力承担社保费用,也会出现断缴现象。
    社保断缴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医疗保险方面,断缴后次月就无法在大部分地区报销,断缴超过 3 个月,连续缴费时间就要重新计算,一般需要连续缴纳 6 个月后,才能重新享受医保报销政策;生育保险方面,断缴次月起,就无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津贴也会受到影响,有些城市可能要求连续缴纳 6 个月、9 个月或者 1 年等时间,才能恢复保障;在购房、购车等政策上,不少城市对社保连续缴纳时间有要求,断缴后可能会重新计算连续缴纳时间,进而影响购房、购车资格;另外,像公租房申请、子女上学等民生福利方面,部分城市也将社保的连续缴纳情况作为考量因素之一。
    正是由于社保断缴容易发生且影响诸多权益,使得人们对缴纳社保产生了顾虑,担心万一出现断缴情况,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麻烦,从而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
  3. 缴费金额压力
    不同收入群体面对社保缴费有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对于低收入者而言,本身工资水平有限,可能仅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开销,而社保缴费是按照一定的工资基数比例来扣除的,这就使得缴费金额占其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大。例如,一个月收入 3000 元左右的劳动者,每个月可能要扣除几百元的社保费用,这几百元对他们来说可能意味着减少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偿还债务或者补贴家用的资金,经济上会变得更加紧张,所以会觉得缴纳社保有些吃力,甚至不太愿意缴纳。
    灵活就业人员的情况更为突出,他们没有单位帮忙分担社保费用,需要全额自己缴纳。以一些地区为例,即便选择最低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每年加起来也要上万元甚至更多。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工资水平等因素变化,缴费基数还可能逐年提高,缴费金额也会相应增加,这对于收入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经济压力愈发沉重,进而影响了他们持续缴纳社保的意愿。
    (二)意识观念因素
  4. 对社保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群体,像一些年轻人和农民工等,对社保权益和作用缺乏足够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保对未来生活保障的重要性。
    就年轻人来说,他们往往觉得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情况少,养老又是很遥远的事,觉得缴纳社保是在减少当下可支配的收入,不如把钱花在吃喝玩乐、提升生活品质或者投资自己学习技能等方面。比如有些刚毕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更关注到手的工资数额,对于社保的具体保障内容和长远意义并不在意,甚至主动要求单位少扣社保费用,多发放现金工资。
    农民工群体中,有的认为自己只是短期在城市打工,最终还是要回农村老家,老家有新农合等保障,觉得没必要再缴纳社保。而且他们很多人更看重当下能拿到手的现钱,觉得缴纳社保是一笔额外支出,没意识到社保在养老、医疗以及失业等方面能提供的全方位保障作用,所以选择不缴纳。
  5. 更注重当下消费
    如今,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物价持续上涨,人们面临着房租、教育贷款、赡养老人等诸多生活开销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更倾向于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解决当下的实际生活问题,确保眼前的生活能够正常运转。
    比如,一些家庭每个月要偿还高额的房贷、车贷,还要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日常的柴米油盐等生活开支也不小,在工资收入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就会觉得缴纳社保是一笔可以暂时节省下来的费用,毕竟社保带来的保障是远期的,不如先把当下的日子过好。而且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存在担忧,想着先把钱攥在手里,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所以忽视了社保这种长期保障投入,不太愿意拿出钱来缴纳社保。
    (三)政策及制度影响
  6. 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社保政策在宣传普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宣传渠道有限,很多人获取社保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单位简单的讲解或者偶尔看到的新闻报道,缺乏系统、全面且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像一些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他们分散在各个角落,很难及时接收到准确的社保政策宣传,对于自己是否能参保、如何参保、参保后能享受哪些具体待遇等都不清楚。
    另一方面,社保政策本身较为复杂,涉及到不同险种、不同的缴费标准、领取条件等诸多内容,宣传时往往没能将这些复杂的内容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导致部分人群对社保政策一知半解,理解上存在偏差。例如,很多人不清楚养老保险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的具体含义,也不知道医疗保险断缴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种对政策的模糊认知,使得他们在缴纳社保时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7. 部分制度待完善
    社保制度中确实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影响着人们的缴纳意愿。首先,覆盖面还不够广,虽然一直在努力推进全民参保,但仍有部分边缘群体、特殊就业形式的人员未能很好地纳入社保体系,他们想参保却面临诸多障碍,久而久之便对社保失去了信心。
    其次,待遇不够公平的问题也存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员在社保待遇上存在一定差距,这让部分人觉得自己缴纳社保不太划算。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在养老金计算等方面曾存在双轨制的情况,尽管如今已经在不断并轨改革,但前期的影响依然让一些人心里有想法。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相关保险权益受限,他们缴纳的社保费用较高,但在享受一些待遇时,比如生育保险等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或者条件更为苛刻。
    此外,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原本计划好的退休时间被推迟,意味着要多缴纳几年社保,同时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推后了,这使得部分临近退休年龄或者身体状况不太好的人对社保的信心有所下降,进而不太愿意继续缴纳社保。
    三、应对之策与思考

dcf8a6b1f5074b36b91f75bdbaef4e90.jpg

(一)政府层面举措
面对部分人群参保意愿不强的情况,政府可以从多方面发力来增强人们缴纳社保的积极性。
首先,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力度是关键的一环。当前,社保政策在宣传普及方面存在不足,像宣传渠道有限、内容复杂不易理解等问题较为突出。政府可以像武定县那样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工作方案,统筹各类宣传资源和载体,线上利用政府网站、人社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参保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通俗易懂的内容,让民众清晰了解参保的重要性和好处;线下则组织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面对面地为民众答疑解惑,使参保政策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其次,完善社保制度也至关重要。目前社保制度中存在覆盖面不够广、待遇不够公平以及部分群体保险权益受限等问题。政府应致力于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将那些边缘群体、特殊就业形式的人员更好地纳入社保体系,扫除他们参保的障碍;同时不断优化待遇公平性,缩小不同地区、行业、身份人员在社保待遇上的差距,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等在生育保险等权益方面存在限制的情况,合理调整相关规定,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缴纳社保是公平且划算的。
再者,提高保障公平性也不容忽视。在养老金计算、医保报销额度等方面,持续优化规则,确保不同群体在履行缴费义务后,能享受到相对公平、合理且充足的保障待遇,消除人们觉得缴纳社保 “不划算” 的顾虑。
另外,给予相应补贴也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例如对于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参保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对于企业,通过降低社保费率、给予稳岗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为员工参保,从多主体角度增强参保意愿,筑牢社会保障之基,让社保真正成为全民放心依靠的保障体系。
(二)个人层面建议
对于个人来说,正确认识社保价值以及合理规划社保缴纳,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出适合的选择。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社保的重要性。社保并非只是简单的费用支出,它涵盖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方面保障,是对未来生活风险的有效防范。比如医疗保险,能在生病就医时减轻经济负担,避免因病致贫;养老保险则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不能因为当下觉得身体好、养老遥远,或者只看重眼前到手的工资,而忽视了社保长远的保障作用,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社保投入。
另一方面,合理规划社保缴纳也很关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适当提高缴费档次,增加个人账户金额,这样未来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养老金等保障待遇;若经济条件有限,则先选择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较低缴费档次,保障基本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同时,要尽量确保社保缴纳的连续性,避免断缴情况发生,像在离职换工作期间,及时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如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或者找正规的社保代理机构继续缴纳社保,防止因断缴影响养老金积累以及医保报销等权益。而且还要密切关注社保政策变化,根据政策调整及时优化自己的社保缴纳方案,让社保规划能契合政策与自身生活阶段的变化。
(三)社会层面引导
在提高人们社保缴纳意识方面,企业、社会组织等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营造重视社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社保知识普及。在招聘员工时,就向员工详细说明缴纳社保的好处、公司和个人的缴费责任以及相应的保障内容等,让员工明白社保是自身权益的重要部分。日常工作中,也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加深员工对社保政策的理解,比如一些大型企业定期邀请人社部门专家来为员工解读最新社保政策,解答员工在参保、待遇享受等方面的疑问。
社会组织则可以开展各类与社保相关的公益活动,比如举办社保知识讲座、设立咨询服务点等,面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那些对社保了解较少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像有的社区组织会邀请社保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社保政策,帮助居民算清缴费与待遇之间的 “经济账”,让大家清晰看到缴纳社保的实惠之处。
同时,媒体也可以发挥传播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社保的积极意义和典型案例,如报道一些因为有社保保障从而顺利度过生活难关的故事,增强人们对社保的信任和认可,使得整个社会形成重视社保、积极参保的良好风气,推动社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更多人能享受到社保带来的保障与福利。

New to Steemit?